·周宁光·
春节临近,各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也多了起来。“送温暖”活动的确缓解了部分困难职工的燃眉之急。但某些地方“送温暖”活动形式大于内容的作法值得商榷。
有些单位一提“送温暖”,就去准备米面油,似乎只有米面油才能代表“送温暖”的真实意义。如果不送米面油,“送温暖”就显得没有诚意。如此年年“送温暖”、年年“米面油”,困难职工虽感到了温暖,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还有些地方把“送温暖”当做例行公事、甚至作秀的机会。他们不考虑困难职工的心理感受,去“送温暖”一定要搞个形式,请媒体拍照录像,甚至要求受助者流泪感恩,这令受助的困难职工心里很不爽快。
笔者以为:“送温暖”就是要真情实意地关心困难职工疾苦。所谓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是要摈弃那些在“送温暖”活动中庸俗作秀的形式主义,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主观想象”,拿出有针对性的实用措施,帮助困难职工脱贫致富。
给困难职工“送温暖”,光有为民解忧的热忱和形式还不够,要注重帮助困难职工增强“造血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其解难不如助其脱贫,这才是解决困难群众家庭难题的根本之道。这样的“送温暖”才会真正让困难群众感到有“温暖”,才会受到职工群众的欢迎。否则只能是年年“送温暖”、年年“难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