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杰·
临近春节,各级工会和企事业单位都将送温暖这一“得民心活动”当做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三五成伴、你抬我扛开始走访困难群众,问寒问暖,给他们送米、送油、送慰问金,送者神采奕奕,收者感激涕零。组织送来物品对于困难群众来说固然是件好事,得到了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给家庭也解了燃眉之急,但是要向深向远思考,难免会感到一种别样的滋味。
送温暖活动体现着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使人与人之间相互扶贫济困、团结友爱,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也是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因此我们绝不能让送温暖成为形式,节日到了刮起一阵“慰问风”,节日过了风平浪静,送钱送物一送了之,问寒问暖一问了之。今年贫困明年还困难,帮扶的对象依旧不变,年年帮扶年年贫,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笔者认为要建立长效机制,摸底建册,分批分类逐户解决他们的困难,出实招、办实事。根据各个家庭不同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有的缺粮少油,有的缺柴少水,有的孩子失学,有的身患重病无钱就医,有的无房居住。逢年过节送点粮油和慰问金,问寒问暖只能解决一时之困,不能达到真正帮扶的目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比如有的家庭不缺粮和油,但缺柴和水,这就要解决柴和水的问题;孩子失学,为什么失学?帮助其分析原因,想办法使孩子回到校园。针对性地为困难群众解难题、办好事,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真正使贫困的群众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