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县从资金、技术、人才、发展环境等关键环节入手,为企业自主创新打造发展平台,县委、县政府依托资源和产业基础,彻底打破所有制和行业界限,用产业政策和项目优势引领各类生产要素向工业集聚,倾力培育壮大工业支柱。有力地推进了全县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今年预计完成生产总值40.23亿元,同比增长12.5%。
该县把资金注入作为帮助工业企业摆脱发展困境、走上自主创新之路的重中之重,充分挖掘民间资本潜力,按照“政府资助、法人出资、市场化运作、资本金保值”的原则,积极筹建了南郑县企业贷款担保中心,优先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诚实守信的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鼓励社会团体、企业法人、民间机构和社会自然人创办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对所有新开办的信用担保机构,从其获利年度起三年内由财政返还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对争取到金融机构贷款1000万元以上的,按3—5‰的比例对相关单位进行奖励;对新设立生产性有限责任公司的,在保证首次投资超过总额20%的情况下,允许注册资金分期注入,其余部分在一年内补齐;对技术含量高、投入产出率高,清洁生产的重点产业项目,企业筹措资本金达50%以上的,经县上审定后,其银行贷款部分,县财政可按银行基准贷款利率给予1—3年的贷款贴息支持。该县还设立了工业突破发展基金,专项用于重点产业项目贴息、技术引进和创名牌等活动,对完成重点技改项目和新产品开发项目,获得中省级名牌、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以及中省市科技进步奖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分别给予1—10万元不等的奖励。成立了县中省企业联络办公室,加强与中省驻县企业配套作业,鼓励企业同大专院校挂钩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共同研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
围绕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土地、资金等难点问题,该县着力营造良好工业企业发展环境,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部门、一套实施方案管理”的工业项目协调工作制度,重点加大综合协调力度。推行工业项目建设考核评比机制,将产业项目建设纳入乡镇、部门综合考核评比和各级领导干部个人工作实绩考评的重要内容。实行招商引资项目领办和代办制,在客商资料齐全的情况下,主要审批手续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结,需报上级部门审批的,确保在行业规定的期限内办结。截至2007年10月,该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7.52多亿元,比去年增长17.61%,产销率达99%,其中,县属工业完成总产值5.85多亿元,同比增长15.63%。
组稿:唐江 石林 张辉 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