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企业的活力之源。近年来,南郑县以产权制度为突破口,通过改革的国有、集体企业迸发出新活力,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而成功收购了南郑县轻化建材公司的南郑县植祥民爆器材专营有限公司正是这其中的一员,他们抢抓机遇,锐意改革,使企业驶入发展高速路。我们慕名来到了位于汉中南郑大道西段的南郑县植祥民爆器材专营有限公司采访,公司董事长陈劼光热情接待了我们。
南郑县植祥民爆器材专营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南郑县轻化建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85年的国有企业,有职工60余人。经营连年亏损,到2004年公司累计负债500多万元。回顾过去,陈董事长感慨万分:没有改制就没有今天,改制打破了铁饭碗,为企业提供了更多自我发展的机遇和展示的空间。2004年,伴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敏锐的陈董事长看到了机会,他果断决策进行改革,使公司成为南郑县首批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企业之一。
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职工身份社会化,企业制度现代化”是脱胎换骨的改革,关键是要让职工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失。在公司改制启动前,陈董事长几经努力,获得了国防科工委准许经营民爆器材的资格,为公司改革找到了方向。在他的带领下,经公司党、政、工及职工大会讨论,公司进入了改制程序。决定了组建民营性质的南郑县植祥民爆器材专营有限公司的改制方案。2005年9月2日,南郑县国有集体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批准了他们的改制方案。当时经预算,改制费用缺口达227.7万元,该公司领导四处奔波,化解了资金难题。在改制中,他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对企业资产和债权债务依法进行审计、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产权介定,实行企业整体国有资产一次性退出。对职工实行全员身份置换后,优先吸纳原职工入股进入成立的新企业,资金困难的职工可用补偿金抵交认购股金,不愿入股的职工一次性发给补偿金,并付清所欠职工养老、失业等费用,该公司并以高于同等水平的标准给予职工,做到职工满意。
陈董事长浑身上下透出的都是干练和干劲。两年来,南郑县植祥民爆专营有限公司在他的带领下,严格遵守国家民爆器材销售制度,内强管理,外塑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