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各地用电负荷持续快速增长,“迎峰度冬”进入高潮,电力煤炭供应出现大面积紧张局面,煤炭库存全面告急。各用户纷纷“活跃”于煤矿、铁路之间,积极协调发运。
多重因素导致缺煤
煤炭需求量增加。入冬以来,全国用电量激增,各地电网除缺煤停机外,大都满负荷运转,电煤日耗量大大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各用煤单位为了度过一个“手中有煤”的温暖的冬季,纷纷加大煤炭的采购及储存力度。
煤炭供应量减少。随着各地“两会”的召开和春节的临近,部分地方煤矿已经提前放假。近期矿难频发,各地对煤矿的安全整顿力度进一步加大,部分煤矿特别是地方煤矿停产,全国煤炭主调出地之一的山西省小煤矿部分停产,一时难以满足突然出现的需求。
天气影响。2007年冬季气温较低,居民取暖用煤及用电量增幅较大,电网负荷曾一度超过夏季负荷。加之全国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对煤炭运输特别是公路运输影响很大。
警惕节后市场突变
煤炭市场形势是有周期性的。根据往年的经验,春节后一段时间,气温回升,居民生活用电减少导致发电用煤量下降,煤炭消费进入淡季。煤炭价格的持续走高,使得用煤企业,特别是电力企业对煤价上涨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弱,煤炭需求动力也将逐渐减弱。
1月是2008年重点合同兑现的第一个月,供需双方为给全年合作开启良好的开端,都想方设法提高合同兑现率,以保证全年重点合同的顺利运作。因此,一季度煤炭重点合同的兑现率相对处于较高水平,春节后电力企业库存紧张的局面将有所缓解。
综上所述,煤炭生产企业及供应企业要充分认识煤炭市场的周期性特点,合理安排好生产和销售,谨防节后煤炭市场的突变,减少因市场变化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丁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