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茅台放右边,鲜奶、食用油放左边,高秋娥盘算着在3000多平方米的仓库里,如何才能将食品摆放得既整齐又方便客户提货。
见到高秋娥时正是隆冬最冷的那几天,外面的积雪已经有一尺多厚,气温也降到了零下十度,可高秋娥只能在仓库一角靠仅有的一个电暖器取暖。高秋娥和她的同事上班时不得不在厚重的棉衣上再裹件军大衣,显得笨重了许多。如果没有商家来提货,他们几个人就围着电暖气,不停地搓手、跺脚。记者在这里呆了不到十分钟,就觉得从内到外透着彻骨的凉意。
今年已经是高秋娥做仓库保管员的第26年了。去年她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之后,又成了国家储备物资管理局的先进,先后到北京、河北、吉林等地的基层单位做事迹报告。高秋娥目前干的是全处业务量最大的库房的保管工作,她所管的库房拥有25家客户,保管着食品、日用品和化妆品等上百种货物,经常都是零星发货。这样,下班时间或节假日加班加点就成了家常便饭,常常中午或晚上刚端上碗要吃饭,客户前来提货。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她总是二话不说,随便扒拉几口饭起身就走。周六、周日她基本上都在库房度过。
在采访中高秋娥说的最多的就是:“做我们这个工作就是要为客户着想、让客户满意”。她常告诫所在班组的同志:“优质服务关系到国储品牌形象,关系到客户的切身利益。我们保管组要保证客户不在自己的岗位流失、工作不在自己的岗位耽误、隐患不在自己的岗位存在、差错不在自己的岗位出现、形象不在自己的岗位受损。”每位客户的存放数量、货位她都了如指掌,并建立了客户联系卡,以便有问题时及时与客户沟通。每当有客户来提货,她总是笑脸相迎,耐心询问客户的提货要求,并积极帮助联系保管员发货;客户出门时,又亲自送到门口。客户们感动地说:“见到高组长,我们真有了自己是上帝的感觉,她的工作确实热情周到。”一次,一位客户提矿棉板,当时正是冬天,下着雪,客户着急提货赶工期,晚上8点接到电话,高秋娥不顾天气寒冷,拿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库房发货,直到凌晨才顺利发完货,过意不去的客户硬塞给她100元钱,她摇着冰凉的手说:“别客气,您快走吧,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客户误以为嫌少,又要加钱,高秋娥坚决拒收,客户只好连声表示感谢。
记者问她有没有换工作岗位的想法,她说:“我觉得好着呢,现在当劳模了,应该比原来干得更好才行,这样才能对得起同事和领导对我的信任。” 本报记者 任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