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法:农历纪年法叫干支纪年法。它起源于夏朝,又称夏历,对农事有指引作用,故称农历。它以十位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位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配对纪年,周而复始。
伤彩:凡釉上彩瓷器,如五彩、粉彩等,因长期使用,导致彩色剥落。
冲:陶瓷器物因磕碰而造成自口部向下内外胎釉成一条线的裂痕。
纹:陶瓷器物因磕碰而造成釉面或胎釉的裂痕。
开片:瓷器釉层中出现的裂纹,不是外力的磕碰造成,而是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同,在烧成过程中产生的。
磨口:陶瓷器物口部因磕碰缺损,后人用砂轮将伤口修复平整,或直接锯去部分器身。
磨底:将陶瓷器物底部的缺陷或底款磨去。
截口:陶瓷器物口部因磕碰缺损,后人直接锯去部分器身,使口沿平整。
后加彩:即后填彩。在旧瓷器上新加彩绘,再在低温炉中烘烧。
炸底:陶瓷器具因磕碰而造成底部的釉面或胎釉的裂痕。
惊釉:“惊釉”是指瓷器的釉面因外力碰触或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均匀而细小的裂纹。
磕:陶瓷器身局部被冲击而残缺,属硬伤。
窑伤:暴釉、缩釉、窑封、窑粘、变形均属窑伤。
炸釉:由于坯釉的膨胀系数不相适应而造成瓷器釉面产生裂纹。
暴釉: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缺陷。由于施釉薄厚不均,在窑内烧成是产生部分釉层暴烈。
缩釉:瓷器缺釉的一种现象。指釉面向两边滚缩,形成中间缺釉露出胎骨。
窑封:又称窑裂。陶瓷器出窑之前坯釉同时开裂的裂纹。
窑粘:陶瓷在烧制过程中粘上的窑里的杂质。
反瓷:雕好后不上釉便直接入窑熔烧的一种瓷器。
开光:瓷器上构成圆型、长方形、菱形、扇面形等外框,在其内绘画,谓开光。
开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典型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