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探访无性婚姻介绍所

无性人群渴望家庭温暖

2023年10月07日

性生理和性心理方面的残疾或障碍,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反而常常会遭受到更多的讽刺和歧视。“无性群体”在建立家庭上的艰难和隐痛,也被人们长久地忽视。

“61年生,一米七四,带10岁女孩,事业单位,国家干部,年收入十万,家庭责任感强,不嗜烟酒,正直诚实。要求女性:40岁以下,漂亮肤白,性格温柔。无生育能力。”

这是长沙市一家“无性婚姻”介绍所中的一份登记资料。最后一句“无生育能力”是一种隐晦的表达。前来登记的征婚者对介绍所的负责人明确地说,自己因为治疗疾病用药而造成性功能丧失,希望找到一个可以接受无性婚姻的伴侣。

“无性婚姻”这个带有些古怪味道的词语,如今已经渐渐浮出水面。在这个征婚者背后有着一个沉默的群体。这些人们因为生理或者心理、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丧失性能力,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城市的角落中孤独地生活着,但依然像大多数人一样渴望家庭的温暖。

长沙市惟一一家“无性婚姻”介绍所,负责这个特殊婚介所的是一个看起来30多岁的男子,姓洪(化名)。这家介绍所尚未在任何部门注册,只是一种以私人信任为基础的中介行为。洪某也不以此为生,尽管此时他并没有其他工作。

洪某告诉李昌,自己实际上已经45岁,至今未婚,从挪威回国大约有两年。1996年前,洪某是长沙一家工厂的一名工人,在工厂倒闭前自愿退职,和朋友经营生意,赚到一些钱,就出国前往菲律宾。

2007年10月15日,洪某第一次在当地媒体发布无性婚姻介绍所的广告。半个月后,一位女孩自己找上了门。

“那个女孩26岁,先天阴道闭塞,是先天的疾病。”洪某说。在洪某的经历中,这个女孩属于“胆子大”的。

敢于自己来这里登记,并留下联系方式的年轻女孩并不多见。登记之后,洪某又一次选择了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的方式。他用两行文字大致介绍了女孩的情况,并说明无性婚姻的要求。刊登后的几天之内,就有40多个电话打到洪某的介绍所。那个女孩挑选了三个,分别见了面。“到现在已经找到合适的伴侣,没再来过。”洪某说。

到目前为止,来洪某的介绍所当面咨询或者电话咨询的人很多,但是真正登记交费的人比例不大。按照洪某的规定,来这里登记要留下个人描述、联系方式和征婚条件,并交纳200元费用。这些费用无论成功与否都不予退还。如果选择在报纸上登广告的方式,为了保护隐私,洪某就会留下自己办公室的电话。但这又需要会员另外交钱。

洪某还对李昌说,一些生理和心理有障碍的人会到他的介绍所找他倾诉。他也会给予开导和帮助,“我会每半小时收费50元。我不是专家,但是来的人很信任我。他们平时没有渠道诉说这些事情,说完之后他们走的时候感觉都很好。我以后可能会多做一些这方面的事情。”洪某说。

这两年间,就在上海、南京、长沙等地陆续出现专门的无性婚姻介绍所的同时,一家专门针对无性人群的交友网站也开始进入这个人群的视野。

在中国,选择“无性婚姻”的人群,基本上都是因为生理和心理的疾病或者障碍,是一种被动的选择。中国社科院的研究员王震宇说,“上世纪90年代,我在日本听说了‘无性婚姻’,但是他们和我国还不一样,我们更多的是因为疾病。因为这个领域太私秘,我国几乎没有专家专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在林海的无性婚姻网上,有一个“真情告白”的版块,里面有几千条留言和征友启事。它们几乎囊括了绝大多数选择无性婚姻的原因:先天疾病,后天外伤或者药物致残,感情受到伤害而引起的心理障碍,女孩遭受过强暴而对性产生恐惧,以及同性恋人群的形式婚姻。

(志尉)

上篇:没有了
下篇:汽车突然竖立如“变形金刚”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8/3/20080311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8-03/11/26811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