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焦炭行业的“化工大逃亡”

2023年10月07日

由于无法回收,焦化企业的烟囱上点着的“天灯”在山西产焦市县随处可见,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在资源、环境的压力下,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持续发力,矛头都指向焦炭业。专家认为,对于焦炭企业来说,只有选择“煤-焦-化”一体化,选择走焦炭的深加工从而延伸焦化产业链的新路。因此,发展副产品回收、焦化产品精加工将成为趋势。

在新的产业政策下,焦炭行业正在展开一场“化工大逃亡”。

炼焦带来的焦虑

1月5日,在山西省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主讲嘉宾——国内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为参会的700多名中小企业家“指点迷津”:山西省的焦化企业较多,如果投资单一,企业必然会亏损。因此,一定要吃干榨尽,实现投资的相关多元化才能赢利。

据调查,在山西118个县区中,有超过2/3的县区经济发展依靠采煤、炼焦、炼铁等以煤为主的能源产业,这些产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占到各县区年度总收入的七成以上。长期以来,一大批焦化企业环保设施不到位,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特别是土焦、改良焦的生产,一些盲目重复建设、没有焦化产品回收和焦炉煤气回收利用装置的小机焦的生产,仍在继续严重浪费国家资源和污染当地的生态环境。虽然经过两年多的清理整顿、关闭淘汰,但目前土焦、改良焦还未完全被淘汰。

再不能“倚焦卖焦”

国家会不会对焦化企业真下狠手?

前不久北京首钢4号高炉熄火,减少产量400万吨,影响利润数十亿元。这个例子在焦化企业中被反复提及。如果国家对一个大型国企一年损失数十亿元的利润能够忍痛割爱,那么,等待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焦炭企业的命运是什么也就可想而知。

从2004年开始,国家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焦化行业准入条件》等20余项调控焦炭产能的专项产业政策和配套措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提出,到2007年底要淘汰4.3米以下小机焦,同时环保指标必须要达标。

国务院2007年6月3日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淘汰4.3米以下小焦炉产能8000万吨。2007年,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开展全国性清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大检查行动,焦炭和钢铁、铁合金一起名列其中。2007年12月2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第三批符合准入条件的34家企业名单,至此,共有140家焦化企业通过公告(不含两家被撤销的)。

除了产业准入、清理整顿、淘汰落后等措施外,作为“两高一资”产品,焦炭出口税收政策近年来屡屡大幅调整,利益格局为此发生变化。

谁“化”得快谁发展

在节能减排的重压之下,焦化企业开始认识到,仅有焦炭是不够的。焦炭行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做好产业链的延伸,实行深加工,发展后续产业。

据记者了解,这方面先走一步的是山西焦化集团。“十五”开始,山焦集团就把目光瞄准在解决“只焦不化”问题上,他们在原有煤焦油加工能力5万吨的基础上,投资8.9亿元建设30万吨/年煤焦油加工项目。他们投资近1亿元从法国IRH公司购回项目的核心系统焦油蒸馏设备,投资500万元从德国福罗伟特公司引进了超级离心机。一期工程还采用闭路循环技术,废气、废水、废渣统一处理,达标排放,最终实现零污染,零排放。二期工程上马投产后,生产酚类、吡啶喹啉类、萘系、洗油类、蒽油类、改质沥青和各种油品等32种产品。这些产品的投产,填补了山西“只焦不化”的空白。

特别是近年来在能源紧缺的背景下,焦炭企业已经纷纷转向煤化工产业,对改变山西省“只焦不化”、延伸焦化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向精细加工转化及增加国内外焦油深加工产品的供应将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专家指出,改变焦炭行业长期存在的“只焦不化〓〓〓焦向煤化工发展,等于进入了〓工领域。今后焦炭企业的〓〓〓〓不断地延伸产业链,发〓〓〓〓〓回收精深加工、煤焦油深〓〓〓及焦炉煤气制甲醇、二甲醚等工艺。这就是告别“只焦不化”的可能之路。 (宗合)

上篇:暂停煤炭探矿权申请是长远考虑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8/3/2008031805-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8-03/18/26841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