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俊兴·
“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去考公务员,一毕业就直接做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这样是否合适?”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主席蒋以任,在十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抛出的这个疑问,引发了委员们的热烈讨论。
“大学毕业生直接进机关不合适”,这个问题提得好,很有针对性和现实紧迫性。
老百姓称大学毕业生直接进机关是“三门干部”,即从家门、校门到机关门。近年来,从国家机关到基层政府,从高层管理机构到基层企事业单位,招收了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他们除了拥有较为丰富的书本知识和高学历等优势外,客观上确实存在“三不了解”的现象,这就是不了解基层,不了解情况,不了解群众。这种现象,既与“转变政府职能,建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不相适应,也使得这些人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其弊端不但显而易见,而且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此也颇有看法。
我们说,建设服务型政府,关键在人,在于人的思想和观念的培养。公务员只有真正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才能与“服务型政府”的主旨相匹配相吻合,才能或才有可能为民服好务。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不了解下情、民情和实情,没有实践经验的“三门干部”的问题,确实是极其迫切的现实需要。因为这个问题,说小了是个适应工作需要的问题,说大了是个培养什么人的大问题。
我以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是将刚考上公务员的大学生放到基层或企业锻炼两三年,让他们到生产车间和田间地头,通过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熟悉基层工作,了解民情,树立为民服务意识。二是从经过乡村和基层企业历练的大学生中招聘公务员。锻炼时间,可灵活掌握。对从小生活在城市尤其是比较优越环境的,时间可适当长一些。对在艰苦环境特别是在贫困山区长大的,时间可相对短一些。总之,让这些人补上基层和艰苦环境锻(历)炼这一“课”,不论于国于民,还是于工作于做人,都有百利而无一害。
因此,笔者呼吁并建议有关部门,尽快采纳这一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