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劳损是一种慢性的反复积累的微细损伤。常发生在肌肉活动过多或静态姿势下肌肉持久紧张的部位。可分为急、慢性两类。常见部位为腰、颈、腿部的肌肉。
临床表现:肌肉无力、劳累、酸痛、局部压痛、活动范围受限、劳动能力下降,继而出现持续性疼痛、酸胀、肌肉硬结、功能障碍等。
实质是一种无菌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患处疼痛、压痛和功能障碍。劳损好发于支配多动或负重关节的肌肉或维系这些关节的韧带,尤其是肌肉或韧带在骨质上的附着点。长期、经常地重复某一特定的动作是造成超负荷使用的常见原因。治疗原则:
①限制或停止致伤动作,使局部得到休息。
②局部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或其同类药物,可促使炎症消退。
③止痛。用理疗、止痛药等。
④手术治疗。仅适用某些特定的劳损,如狭窄性腱鞘炎。
⑤合理的肌肉功能锻炼。
肌肉劳损以职业驾驶员及计算机或文书工作者最多,大部分都是20岁到45岁的青壮年。长期使用电脑的人,因手腕关节长期、过度地运动而被损伤,再加上有些电脑桌高度不适和鼠标操作不灵活,更加重了颈部、肩部的负担,甚至还有人因此造成动脉硬化、突发性暴盲。除此以外,现在还出现了一种“信息过劳症”,许多公司白领雇员,尤其是那些负责处理信息业务的人员,因为每天要阅读、处理大量电脑信息,都患上同样的一种病症:健忘、头痛、脾气暴躁,注意力不能集中,严重者还会患上神经失调、忧郁症、动脉硬化性精神病等,这些疾病同职业的工作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目前肌肉劳损还不属于职业病的范畴。立法意义上的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眼病等共10类115种疾病。至于“腰肩颈腕综合征”只能算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疾病。但有关专家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职业病的定义也应该做出新的调整,不排除将来包括“鼠标过劳症”在内的若干与职业密切相关的病症有成为国家认可的职业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