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数月、引起百万居民广泛关注和争议的合肥市“书香门第”评选活动近日正式揭晓,十户入选的家庭通过媒体与社会公众见面。合肥成为继福州、嘉兴等城市之后又一个开展“书香门第”评选的城市。
“书香门第”这个与历史、国学、文化息息相关,中国古代盛行的词汇重新引起现代人关注。为什么一些城市会相继举办类似的评选活动,“书香门第”背后究竟体现了怎样的文化内涵,它能否真正像主办者期望的那样点燃居民读书看书的热情,一时间引起了广泛讨论。
主办方:希望激发居民读书热情提升软实力
合肥市庐阳区委宣传部和区妇联共同组织,去年9月开始了“书香门第”评选活动,面向主城区庐阳区内所有居民。符合拥有家庭藏书2000本以上,每年订阅2份以上报刊,家中有学习书桌等硬件设施,并且家庭学习氛围浓厚,家庭成员在报刊上或相应机构中有学习成果展示,同时热心服务社会,能够影响、带动和帮助邻里、亲友、同事读书学习,就可以报名参加。
在街道居委会和邻居热议推选下,数十户家庭报名参加了评选活动。主办方联合有关专家最后共同选出了十户家庭,并于今年3月上旬向社会公布。
主办方就是希望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评选先进典型,在城市居民中掀起读书、看书、用书的热潮。
推崇者:有利于唤醒现代人日渐淡漠的读书热情
“书香门第”得主之一、合肥一中退休教师高鸿昌谈了谈自己的获奖经历。退休在家的老人一直对阅读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经常利用闲暇时光写点文章陶冶性情。
说起参选,老人笑称这纯粹是个偶然,他是被老伴生拉硬拽报的名。高鸿昌说:“我家里大概有3000多本书,都是我日积月累攒下来的。要藏书,更要看书。”在他的带动下他们一家人都十分热衷于阅读,并常常能自得乐趣。在高先生的大家庭里,从他到他的孩子、甚至孙子辈,都经常在当地的报刊上发表一些小杂文。大家互相之间还经常推荐好书目分享,家庭聚会时共同点评。
质疑者:数千藏书未必等同于读书现代人读书应多样化
在合肥某高校就读的魏同学认为,这种评选活动似乎有些作秀嫌疑。他说:“一个家庭的藏书与个人阅读兴趣并没有直接联系,就算有很多藏书如果只是拿来充门面,也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现在书的价格并不便宜,藏书对家庭经济实力有一定要求,如果把具体的藏书数量作为评选的一个硬性指标,就可能会把一些有阅读兴趣和意愿的家庭排除在评选范围在外,有失公允。而且对年轻人来说,阅读的渠道有很多,利用计算机网上阅读或是去图书馆都是不错的选择。”他建议,把各种指标,进行量化加权可能会更为科学。
专家点评:社会需要“书香”评选办法可完善
王开玉说:“即使在网络时代,我们的社会毫无疑问地仍然需要‘书香’。书籍是人们志向的体现,情操的表达。绝大多数藏书者不是出于装饰,而是为了收藏历史、智慧、人生。‘书香门第’评选这样的活动应该先搞起来,至少它为现代忙碌、繁杂的社会带来一股清新空气。”
至于如何更为科学地设置评选标准,王开玉认为可以设立不同的分类奖;除藏书量外,加入更多的综合评价指标,如家风、家教等等。 (蔡敏 汤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