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赐钱,亦称宫钱,是古代帝王或割据首领为鼓舞士气、奖励有功人员而专门铸造的供赏赐用的钱币,多使用金、银、白铜等贵重金属,其功能与现在的奖章和军功章颇为相似。
据记载,唐代天宝年间,贵妃杨玉环为博唐玄宗一笑,收安禄山为干儿子,还荒唐地举行了一个洗儿仪式。唐玄宗果然大乐,还赐杨贵妃洗儿金银钱,以志褒贺。由此可见,赏赐钱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至少不晚于唐代。
宋代时,宫铸金银质钱,种类繁多。金质钱有太平、淳化、宣和、乾道等,银质钱有太平、大观、政和、庆元等。这些宫钱均在年节之时,分赐给各位朝廷重臣与内宫嫔妃,以作恩赏。
辽代有丹巡贴宝、百贴之宝、巡贴千宝等宫钱,是辽帝专铸用以赏赐陪同巡守官员。钱文中的“贴”字,即契丹语“钱”之意。如今在东北农村,一些高龄老人仍称高面值的货币为“大贴”,低面值货币为“小贴”。
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自立为西王,铸有金、银、铜三种赏功钱,按部将功绩大小分赐不同的“西王赏功”钱。其中的金质赏功钱就相当于现代的一级军功章,所不同的就是不佩带在胸前罢了。
赏赐钱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特殊钱币,历来都是珍贵的收藏品。由于其铸造量小,质地贵重,流传于世的数量极少,在古玩市场上的价格不菲,因而具有很高的收藏与投资价值。 (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