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牛对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不干则罢,干则争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通风区的“一通三防”工作关乎全矿的安全生产,来不得半点马虎。从上班的第一天起,他就从局部通风、通风设施、系统管理、井下防治水等方面潜心向书本学习,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在短短的时间里由一个缺乏实践经验的书生成长为精通业务的行家理手。由他主编的《董矿2004—2005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被公司通风处推荐为局技校作为参考教材;2005年由他主编的《董家河煤矿2005年度反风演习安全技术措施》被矿技术科作为珍贵资料加以封存。他推荐修改的“自动无压风门”被矿加以推广;他确立的加大风门施工倾角的革新项目被矿采纳;他创新的用黄泥封闭板障的作法被区委研究大力推广……在他的努力下,2005年,矿井通风系统在公司质量达标中被评定为二级,受到公司、矿领导好评。
2004年3月,矿井21507工作面出现大量涌水,生产一度处于瘫痪状态。为了使矿井尽快恢复生产,他带领通风区青年突击队奋战一线,在齐腰深的水中,抢运风筒、连接风筒,一起参与清理、处理巷道活石、垮帮背顶。饿了啃口干饼子,渴了喝口凉水,整整连续工作了一天一夜终于胜利完成了任务。升井后,感觉身体不适的他才发觉,由于长时间在水中作业,自己已经发着高烧,可他没有做声,又投入到紧张地生产协调工作中。5月份,在矿召开的抗击水患总结大会上,他被光荣地授予“抗击水患先进个人”称号。
2005年,该矿准备进行通风系统调整,他作为通风技术负责人,先后多次下井现场勘查,进行数据测算。有时为了一个数据的准确性,他一天往返工作面四次,所行路程达10公里,经常忙到晚上十点多才升井。在他的努力下,通风系统各项设计均达到了质量标准化要求,确保了矿井安全生产。 (吝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