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渭河,人们就会与严重污染、又臭又黑的污水河联系在一起。然而在3月中旬召开的“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一组数字让人眼前一亮:1-2月,渭河干流13个监控段面中,有4个达到水质功能标准,宝鸡市的4个监控段面全部达到水域功能标准。而去年只有1个段面达标。2007年经国家环保总局考核,我省渭河流域全年COD削减量超过4万吨,占我省总削减量4.75吨的80%以上——
渭河,被誉为我省的“母亲河”,是黄河最大支流。她源出甘肃省渭源县西北鸟鼠山,东南流至清水县,入我省境,横贯渭河平原,东流至潼关入黄河,全长787公里,其中在我省境内502公里,6.76万平方公里,加上关中东部黄河小支流直接入黄区,总面积为7.06平方公里。也就是这条被誉为陕西人民的母亲河,横贯富饶的关中平原,流域内集中了全省64%的人口、52%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和80%的工业总产值。渭河流域不仅是我省经济的主要支柱,而且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母亲河”污染严重 伤痕累累
“晚来清渭上,疑似楚江边。鱼网依沙岸,人家傍水田。”这一优美的诗句,正是旧时人们对渭河两岸美景的描述,那时渭河的水很清,很少有水灾。但现在,在我省渭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流域内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以及渭河中下游三门峡库区泥沙淤积带来的水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已影响到两岸人民的生活,同时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我们的“母亲河”已变得面目全非、伤痕累累。2005年监测结果表明,渭河干流设有13个常规监测段面,水质情况是:Ⅱ类水质1个,Ⅲ类水质1个,Ⅳ类水质2个,劣V类水质9个。基本上成为一条污水河。为此,拯救渭河、治理渭河又成了我省乃至国家关注的重点。
国家重视依法治理是根本
近年来,经过各方努力,国务院批准了《渭河流域综合整治治理规划》,安排了相应的治理资金,这是治理渭河的历史性机遇。《规划》总投资229亿元,我省将获得155亿元的项目投资,其中涉及水利方面的投资133亿元,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通过调水、治污、建设等措施,初步解决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下游防洪形势严峻和水土流失等突出问题,促进渭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省委、省政府对渭河治理工作也非常重视,出台了《渭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治理措施,为治理渭河奠定了法律的保证。尤其是去年,省上成立了“渭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小组”和“渭河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办公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采访中,省发改委副主任黄赛蒙说,去年是渭河治理全面展开的一年。建立了治污新机制,运用市场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为项目建设资金的筹集、加快建设进度和今后提高运营效益打下了基础;结合近几年污染治理情况,制订了4年规划目标,到2010年,渭河流域内建40座污水处理厂、28座垃圾处理场,沿渭河所有的市县都要建污水处理设施;将治理目标责任落实到县、市、区列入各级政府考核中。
抓重点 企业污水治理关键
造纸业是渭河流域最大的工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占流域内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60%以上。省上按国家要求,对3.4万吨以下的化学、半化学制浆造纸企业和2万吨以下的废纸造纸企业予以淘汰关闭。在西安兄弟纸业有限公司,这个曾是污染大户的企业,使附近的群众深受其害。采访中总经理关志茂告诉记者,去年,我们拆除了化学制浆造纸设施,就这一项,企业损失3400多万元。采用了西安交大造纸废水的厌氧处理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实现了废水零排放。记者在该厂污水处理池边,看到经过处理的污水循环到一个输水管道,又回到了车间,再用到生产中。关志茂说,一年企业减少水资源消耗900万吨,仅此一项可为企业增加利润300多万元。减少COD排放量3120吨,S02减排294万吨,万元产值能耗降低50%以上。年产值超过2.2亿元,年利税2000多万元。市环保局还奖励企业150多万元。
据了解,2005年,我省统计造纸厂148家,现在已压缩至80家。关闭改造造纸企业90家,改造转产造纸企业22家。而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的总排量也由原来的14.5万吨,降至现在的7万吨以下。
抓长远 生物治理另辟蹊径
细心的咸阳人发现,去年位于该市渭河一号桥以西,三号桥以东的渭河滩上长出一片郁郁葱葱的芦苇,给这座古城添了灵气。这是根据袁纯清省长在2006年第八次全省环保大会上提出的“用生物治理工程对渭河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的一次实践。不久前,记者来到这里,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随着春风摇曳着细枝,密密麻麻、厚厚实实就像是波涛滚滚的海浪。咸阳市环保局副局长刘高毅指着眼前的芦苇介绍说,这里规划建500亩。芦苇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氧、磷、COD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平均去除率60%以上。对水体具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并具有涵养水源、护堤固岸等生态功能,可以逐步恢复生态湿地的作用,对于开展生态旅游也具有重要意义。记者还了解到,我省在周至县种植了900亩、千阳县种植700亩,渭南市还将在尤河两岸的滩涂地也要大面积种植芦苇。一个目的: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
投巨资 建污水处理厂
在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的总控制室内,工作人员正在认真登记着各种数据。隔着大玻璃窗,能看到外面几个大型污水净化池全面开启,正在运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厂2005年3月动工,总设计规模日处理城市污水20万吨,总投资2.6亿元,其中利用日元贷款1.3亿元人民币。主要担负西安市东郊浐河两岸及纺织城地区25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服务人口29万。这个污水厂的启用,使浐河的水质明显改善,保证了去年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西安大奖赛的隆重举行,也使目前的浐灞风景区更加具有投资的魅力。
记者了解到,去年,为了大造声势,我省筹备了三批26个污水处理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截至去年底,全省规划的40个污水处理项目,已开工32个,建成4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7万吨/日,在建规模102.3万吨/日,规划的28个垃圾处理项目已建成1个,新开工14个,在建规模2600顿/日。
在草滩〓河水质检测站,去年9月环保局在这里安装了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检测设备,由水样采集系统、自来水清洗系统、废水排放系统、水样分析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五个部分组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检测系统将各种分析的数据采集后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并定时无线传输至省环境检测控制中心。省环保局副局长李孝廉指着仪器上显示出的各种数据说,以前,〓河的COD最高是1900多,现在才110多。以前河水散发着恶臭味,现在只是有腥臭味;以前河水是浑黑色的,现在是灰色的。
在谈到如何更好的治理渭河时,省环保局局长何发理说,不但要加大治理的措施,还要加强检测的力度。今年要完成渭河流域100余家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装置安装和各市(区)环境监控平台建设,实现水质自动检测站、排污单位污染源在线监控装置及网络监控平台建成联网,基本建成渭河流域污染监控体系。还要全面启动运行渭河干支流10个水质自动检测站,确保正常运行,并定期公布各市界段面水质标准。
渭河治理,我们一直在努力。只要持之以恒,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晚来清渭上,疑似楚江边。鱼网依沙岸,人家傍水田。”的美好诗句,一定会成为现实!
本报记者 柳江河
陕西省咸阳市东郊污水处理厂职工在验测经过污水处理后的渭河水是否能达到环保标准。毛海峰 摄
长庆石化公司的员工在巡查公司污水处理厂的状况,以保证公司排放到渭河中的工业用水能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毛海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