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城市也应给农民工一个祭奠的地方

2023年10月07日

清明节临近,据了解,焚香拜祭仍是今年市民拜祭的主要方式,相比之下,民政部门提倡的新拜祭方式如居家拜祭、网上拜祭却鲜有问津。而另一个问题是广大的外来务工人员拜祭点仍然无法解决,市区内仍然没有专门的外来工拜祭点。而遍布城市各处的外来工们,也不可能统一前往各墓园拜祭。这样,城市中难免会出现外来工在街边焚香烧纸的老现象。(3月26日《广州日报》)

清明时节祭奠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一种美德。人们通过对先人的祭奠和礼拜,祈求合家平安,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这是人之常情。而长年在城市里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想在这个节日里祭拜一下先人却并不容易,不仅经济条件不允许,工作时间上也不允许,如果去城市里的公墓祭拜,花费上他们也难以承受。正因为如此,城市里才会出现“外来工在街边焚香烧纸的老现象”。而这个现象也提醒了城市的管理者,我们对农民工的关怀还存在一定的盲区。

清明节期间,外来务工人员在街头巷尾,焚香烧纸祭拜,对着家乡磕头祈祷,不仅污染城市的环境卫生,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而且还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而这同时反映出外来务工人员的无奈与心酸,如果条件允许,谁不想到先人的坟墓边添一把新土?谁又真的愿意在街头巷尾为先人们拜祭?这样的场景不仅让他们“很受伤”,也有违城市人性化管理的理念。

目前清明节已经正式成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在这个节日里,城市居民可以享受拜祭的便利与节日的欢乐,而这对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却形同虚设。如果城市在清明节期间不为农民工设身处地的考虑,那么他们将无法拜祭先人,宣泄自己的情感。现在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挑起了城市建设的大梁,他们本该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存在这样的现象对我们执行国家的法定节日来说是不完整的。

因此,城市管理者应该考虑外来务工人员的祭祀习俗和经济承受能力,给他们设置一些可以自由拜祭先人,表达心情的地方。这不仅显示出城市对外来工的尊重,更彰显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国家法定的清明节才更有意义。对于大批不能回乡祭祖的外来工来说,他们的情感得到慰籍,不仅能够促进他们对城市的热爱,更能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对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推动作用。 (陈言)

上篇:谁来保护实习护士的合法权益
下篇:六载辛苦为职工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8-03/31/26889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