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的几场纷纷细雨将位于古城西安大雁塔东南方的三兆塬上的西安市三兆公墓的园里园外沁润地更加清新与充满春意。就在即将迎来的2008年清明节这三天群众可能会集中到来的祭扫高峰的前夕,我们提前一步来到了这个全省唯一一家国家一级殡仪馆——西安市殡仪馆(西安市三兆公墓),就这里围绕“文明祭扫,平安清明”活动所做的准备工作进行了实地的探访……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将会以各种方式缅怀祭奠已故的亲朋。
清明节始于周代,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祭祖扫墓、缅怀先人、悼念逝者、慎终追远的日子。从2008年起,国务院决定将清明节作为法定假日,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对人民群众祭奠需求的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尊重。由此也给各级民政部门和殡仪服务单位做好清明节祭祀服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西安市三兆公墓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祭扫活动,按照国家民政部和西安市民政局将2008年清明节的宣传主题确定为“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的要求,在突出强调祭扫的方式和手段要文明环保、倡导文明祭扫,做移风易俗、端正社会风气的的同时,还本着高度重视,及早准备,周密部署的原则,在保证市民群众过一个平安、文明、祥和清明节的大前提下,从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环保、安全、服务、交通疏导等诸多方面做了扎实有效的准备工作……。
人性化亲情化——树立文明新形象
西安市殡仪馆占地500余亩。建筑面积19048m2,绿化面积209573.66m2,绿化覆盖率达62.8%。整个公墓建筑风格为现代仿欧式建筑,布局合理,视野宽阔,结构紧凑,错落有致,绿化和建筑小品点缀其中,使环境更为优雅,给人以美的享受。
由西安市三兆骨灰公墓发展演变而来的西安市殡仪馆主要由三大服务功能区域:火化业务区域,骨灰寄存和室内葬区域(安灵苑)、三兆骨灰公墓组成。仅三兆骨灰公墓就占地200余亩,是陕西省首家国有性公墓。
三兆墓区松柏常青,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满目郁郁葱葱,是西安市三兆塬上一处靓丽的风景。这里独特优雅的环境能够触发人们对生命生生不息的意念。墓园高中低档碑型齐全,个性化、艺术化与大众化兼融,可供丧属任意选择。使广大丧主在祭悼亡灵之余,充分享受生态化、园林化、艺术化情趣。
近年来,为顺应时代发展与满足丧属需求,西安市殡仪馆与西安市扶贫基金会合作,兴建了专门寄存和安葬骨灰的安灵苑,占地36亩以典雅、幽静的环境,宾馆式的管理,细心周到的人文化服务,在广大丧主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安灵苑存放和安葬骨灰总量可达50000余盒,现已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规模最大、服务上乘的骨灰堂之一。
多年来,西安市殡仪馆的广大干部职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积极响应省殡葬协会的倡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契机,深入开展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民服务、诚信经营”等的一系列活动,并在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丧属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以人为本,用人性化亲情化服务于广大群众,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确保殡葬行业健康发展,树立殡葬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鉴于此,他们先后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殡葬改革先进单位,命名为国家一级馆;被陕西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单位;被陕西省民政厅评为民政事业百强单位;被西安市政府授予园林化单位;被西安市环保局等七部门授予绿色文明示范单位;连续10余年被西安市民政局评为先进单位;2004年被民政部门授予全国民政基层单位行风建设先进集体;2005年被西安市委、西安市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并被陕西省爱卫会命名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
重文明求和谐——确保过好清明节
就在我们探访之际,西安市殡仪馆负责人告诉我们说:安全是清明节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清明节重文明求和谐工作的根本和核心。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是清明节整体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是清明节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这也是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平安、文明、祥和的清明节的关键之所在。
为此,他们制定了《西安市殡仪馆2008年清明节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该应急预案着重抓住三个环节:一是结合实际,制定预案。他们结合以往清明活动的经验教训,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严格制定了具有全面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管理预案,做到全面系统、方案明确、措施严密、处置得当、讲求实效;二是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在全系统建立健全了预测、预报、预警、监测机制,落实了以馆长为首的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负责制;三是要求所有职工坚守岗位,快速反应。要加强应急值守,建立24小时值守制度和重特大事故报告制度,防止漏报、迟报。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序组织,快速反应,临事不乱,高效运转,有效应对。
同时,他们还明确落实责任,抓住重点工作环节。针对清明节期间的安全防范、交通疏导、公共服务、文明祭祀等方面提出具体工作方案,以确保在清明节期间全员上岗,责任到人,对群众祭祀活动范围、时间、路线、安全服务保障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采取必要措施,疏导祭祀人群的聚集规模、缩短滞留时间,必要时配置临时祭祀活动场所,避免发生人群拥挤现象,排除隐患;对殡仪馆、公墓及周边地区进行重点巡查,严格按照规定焚烧祭祀物品,着力抓好清明节期间的消防安全工作,严防火灾和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对因责任不落实,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要依法查处,追究责任。
重文明求和谐——确保过好清明节。这就是西安市三兆骨灰公墓在2008年清明节期间确保市民群众过一个平安、文明、祥和清明节的核心工作和重点。
定措施抓落实——准备工作已就绪
由于往年清明节不是法定假日,群众祭扫多选择清明节前后的双休日或主动错峰祭扫,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清明节当日的接待压力。但是今年的清明节是4月4日、5日、6日连休,必然形成群众选择在这三天集中祭扫,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人流、车流高度聚集的状况,拥堵现象会成倍叠加,势必对设施、场所、交通、人群疏导等方面构成巨大压力。对此,西安市三兆骨灰公墓高度重视,充分预测,在前期就已充分地做好了应对的各项准备工作。他们以“文明祭祀,平安清明”为主题,大力倡导文明、环保、健康的祭祀方式,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和祭祀陋习,树立文明祭扫的风尚,证祭祀场所和周边环境以及祭祀活动整个过程要安全有序,努力创造平安和谐的祭祀环境,充分保障人民群众清明节期间的祭祀安全。
《西安市殡仪馆2008年清明节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明确了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包括;火灾,即目前群众扫墓习惯还是以焚烧纸钱和燃放鞭炮为主,加之三兆骨灰公墓草木旺盛,极易发生火灾;交通安全事故,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着私家车前来扫墓,形成的车流极易发生拥堵等安全事故;拥挤踩踏事故,即三兆骨灰公墓和安灵苑由于骨灰安葬和存放量较大,加之群众祭奠比较集中,受园区道路限制,人流高峰阶段易发生踩踏事故;社会治安事件,即扫墓人员较多容易发生一些误会、口角、拥挤、摩擦,进而引起打架斗殴事件;祭扫人员突发疾病,即由于扫墓群众焚烧纸钱和燃放鞭炮致使局部地区空气状况较差,加之一些扫墓群众情绪波动较大,特别是老人、儿童的身体状况容易引发不适。
认识清晰、情况明了、心中有数、准备到位。这就是西安市三兆骨灰公墓在清明节前就已达到了的共识和预见。首先,他们成立了“清明节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并下设“公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安灵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医疗救护组”等四个职能小组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与此同时,他们在清明节期间还特意邀请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在园区内增设了两个基站,以应对清明节期间人流集中、通话量增大的突出问题。他们还主动与武警消防支队、公安雁塔分局、交警十一大队等部门联系,取得支持援助,介时向公墓派出民警和消防车以确保节日安全。为较好地疏导交通,他们还特意印制了“园区交通疏导示意图”免费分发给前来祭扫的司机朋友和群众。并增购了两辆电瓶游览车,为老年人、儿童、残疾人提供便利的服务。
不仅关键时刻如此,就是在日常的工作中,他们也是用殡葬人最真挚的情感,真诚的爱心,化解每位丧属的悲伤和痛楚。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丧属提供服务,常年坚持了车辆、调度不间断值班,确保了市民的随时所需。为使业务区域工作有序,减少差错发生,限制了不相关工作人员带丧属到各岗位办事,取而代之的是他们的“一条龙”服务,引导员热情的引导,结果工作效率高了,差错事故少了,丧属的意见少了。他们的服务质量有专门机构进行监管,对丧属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职工在服务工作中推谢不掉的馈赠,也都进行了恰当的受理查处和及时退还。
几年来,西安市三兆骨灰公墓把提升服务水平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以丧属满意为工作标准,推出并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做到了服务到位,树立了“诚信经营”的服务品牌。
通过走访和实地踏看,我们对西安市三兆骨灰公墓今年清明节期间以“文明祭祀,平安清明”为主题祭扫活动的安排和措施感到了放心,人们也有理由相信,有了这些殡葬人的努力,2008年的清明节一定会成为一个平安、文明、祥和清明节!
(刘宗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