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财政收入、“生态灾民”双双激增

——陕西神木采煤塌陷区群众生活调查

2023年12月20日

陕北神木县是我国最大的产煤县,大规模煤炭开采加速了这里的经济发展,该县的财政总收入由10年前的1亿元增至2007年的47亿元,列陕西省县级第一位。

然而,煤炭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使神木县6700多名农民成为“生态灾民”。他们眼前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未来的长远生计更是难以预料。

财政收入激增背后的贫困“疮疤”

地处陕北的神木县,探明煤炭储量500多亿吨,目前全县年产原煤约1亿吨,是全国最大的产煤县。

受益于近10年来大规模的煤炭开发,神木县城及一些乡镇日渐繁华。今年2月,记者在神木县采访时看到,许多高档饭店生意兴隆,一家三星级酒店最贵的一桌年夜饭消费额达7万元。然而,在一些煤炭产区,另一番景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在店塔镇红旗村秦家燕湾村民小组,记者看到,因挖煤而搬迁的村民们虽然迁进了近两年建起的新居,但在最低气温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里,许多人家却舍不得烧煤取暖,墙上结着厚厚的冰,屋里冷得人瑟瑟发抖。

秦家燕湾村民小组组长武振情告诉记者,这个小组51户人原来住在榆家梁煤矿采空区上。2004年以来,地表陆续出现塌陷,不仅耕地无法耕种,原来的住房也出现倒塌或者裂缝,2006年10月全组村民实施了整体搬迁。

记者来到秦家燕湾组旧址,目之所及均是倒塌的房屋、滑落的山体、裂缝的土地,仿佛遭受过一场强烈地震。

谈起目前的生活,武振情充满忧虑。他说:“搬迁的时候,煤矿给了我家13万元补偿。我花2万多元盖起了新房,暂时生活不愁。可是现在无地可种,生活来源全靠出外打工,一年的收入刚够吃粮。”

在神木县店塔镇前梁村、杨伙盘村,中鸡镇李家畔村、束鸡河村、高家畔村、武成功村等村庄,许多村民也成为煤矿开采的“灾民”,这些地方原来有山有水、田多畜旺,但现在已经丧失了基本生存条件:

店塔镇前梁村位于榆家梁煤矿采空区,受采空塌陷影响,目前,村里人均只有0.2亩水浇地,全村38户中大约有10户生活贫困,不仅经常为吃粮发愁,而且有的冬天都没钱买煤。

财政收入的迅速增加,并没有给农民的生活带来整体改善。全县38万人口中,尚有贫困人口3万多人,大约10万人仅仅达到了温饱水平。

无法提高的补偿费

目前,神木县共有各类煤矿212处,其中,全国大型企业神华集团神东公司经营有大柳塔、榆家梁等9处矿井,原煤产量占全县煤炭产量的59%以上,其余为省、市、县所属的煤矿。 (下转二版)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企业和职工“双赢”的源泉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8/4/20080403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8-04/03/35036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