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阳光心理研究所举办了一场题为“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的专题论坛,一些“问题少年”的家长纷纷赶来和心理专家面对面探讨孩子教育的问题,共同寻求解救“问题少年”的灵丹妙药。经过热烈讨论和交流,专家认为“问题少年”的根源不在孩子本身,而在于社会、家庭及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这些问题并不难解决,大家要有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和尊重孩子的理念。
“逆反期”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
一些家长说,孩子在十一二岁以前,多数是听话的“乖乖娃”,但十一二岁以后到二十岁左右,便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让他朝东,他偏偏朝西;你让他好好学习,他偏偏逃学厌学……任何事都和父母对着干。有的孩子甚至仇视父母、老师,父母老师不让做的诸如上网、早恋等,他们却乐此不疲。
针对这种普遍现象,在场的专家说,据他们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的调查,学龄前儿童90%以上都和父母非常亲近,而十一二岁以上的青少年,有54%的人不喜欢自己的父母,56.2%的人反感或痛恨父母,只有不到5%的孩子真心喜欢父母。心理学家把这称为“仇亲期”,在这期间,许多孩子不听话和父母老师对着干,甚至出现一些早恋、上网等不良行为。辛辛苦苦付出,换来的却是孩子的“恩将仇报”,父母便感到非常委屈。专家指出,孩子逆反是每一个人成长阶段的正常生理现象,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步清晰并形成,要求了解社会和独立行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个性逐步凸显出来。这时,父母和老师重在引导、疏通和尊重孩子的个性,而不是强硬干涉和全方位的“包办”,假如这样,就会陷入越管越乱的恶性循环。而我们的家庭管教和现在的“应试教育”恰恰是扼杀孩子个性、违反孩子成长规律的。
对于在成长期出现“问题”的孩子,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心理专家王淑兰告诫家长,要有一个平常心态,正确地认识孩子成长的科学规律,在心理上加以疏导,学会鼓励和赞赏孩子,与孩子多交朋友,理解尊重孩子的选择。这些问题就不难解决。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是专家给所有“问题孩子”家长开的一剂良方。
一位家长说她儿子原来很听话,小学时学习成绩一直是全年级的前几名,可上了初中后就变得厌学,经常上网,甚至离家出走。骂也骂过,打也打了,道理也讲了无数遍,可儿子就是不改身上的毛病,打急了,还经常自残。现在儿子不愿意和她呆在一起,儿子说跟她在一起就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她现在被儿子折磨得经常失眠。在听取她的倾诉和询问她的教育方法后,专家认为她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事事过问,一味指责、追求完美等正是她孩子在“逆反期”产生出轨行为的根源。
专家说,现在独生子女多,父母大多把心血都倾注到孩子身上,但无形中父母对孩子事事躬亲,严加管教的方式让孩子没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孩子必然会产生一些反抗;有些家长,管孩子愿不愿意,强迫孩子参加什么英语、奥数、钢琴学习班,扼杀了孩子贪玩的天性,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干这干那的,自己却整天沉溺打牌、游玩,讲究吃穿玩乐;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连书本都不摸。专家强调,在孩子教育方面,父母的身教永远大于言传,“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每个父母都应该记住这句话。
当然,由于现在社会,孩子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干扰十分普遍,在孩子真学坏了时,家长也不要忧心忡忡,可以找相关的专业机构,现在针对“问题少年”开设的各类专业强化培训学校就是很好的场所。
我们的社会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我们的学校要改变一味强调“分数论英雄”的传统教育模式,真正向素质教育过渡;我们的家长,除了在吃喝拉撒睡上格外照顾孩子的同时,更多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用正确行动和良好的品质感化孩子,“问题孩子”将不再是社会、家庭所头疼的问题。
本报记者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