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网络拾遗

2023年12月20日

·金红权·

在朋友的博客里读到一篇短文《回忆》,造语简洁,引得我长久驻足。“好久没有光顾这里了,看着过去发的帖子、自己的照片,回想着过去……”其用语直率而简约,直逼魏晋,令人浮想联翩。

“回忆”大概往往瑰丽神奇居多,因而常常令人难摹其状。

很久以前,在读到“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时,就为其悠扬不尽之致而赞叹不已。这是王维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杂诗》。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画了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中不写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但写眷念窗前寒梅,真是寓巧于朴,“于细微处见精神”,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许多的好诗就是用这样的手法以少胜多,含蓄的表达出种种深厚的情感,往往达到“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以巨细不遗为充实,以啰嗦冗长为丰富,以包罗万象为深厚,那样,既没有了含蓄,也与诗歌的精神背道相驰。艺术的形象感人、生动,是需要千锤百炼的技巧来表现的。于微尘中见大千,纳须祢于芥子,含蓄深远,令人过目不忘,流连忘返,求言简意赅,其他文章不也一样吗?谁见过表演家在舞台上号啕大哭,谁见过哪个诗人在大声朗读“我高兴啊”,“我忧郁啊”?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以鸟鸣春,以虫鸣秋,此造物之借端托寓也”。朋友用寥寥数字,表达出对往昔美好生活的回忆,不也是借端托寓?

我久久的不忍离去。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晋人陶渊明却云“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便觉唐人费力,又如《桃花源记》中“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见造语之简妙,盖晋人工,而陶渊明其尤。

朋友的短文用语直率简约,直逼魏晋,读了令人不觉神清气爽,一去三返。

上篇:老师·妈妈·味道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8/4/20080422M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8-04/22/35104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