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仲春的阳光普照着雄伟苍茫的陕北高原。这天,子洲县苗家坪镇王家岔村彩球飘扬,鼓乐喧天,父老乡亲们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希望卫生室全国试点省份捐助行动启动暨首批希望卫生室奠基仪式正在这里举行。仪式上,共收到捐资355万元,按每所卫生室5万元的标准,今年全省将捐建71所农村希望卫生室。
乡村卫生室始于我国五、六十年代由村集体举办的合作医疗站,承担着农民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的职能,是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的网底。由于诸多原因,乡村卫生室的建设存在不少问题,如业务用房条件差、医疗人员严重缺乏和医疗技术普通落后、设备老化等。为帮助农民群众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团省委和省卫生厅今年联合推出了希望卫生室捐助行动。
希望卫生室将按照西北勘察设计院统一设计标准修建,每所卫生室建筑面积不少丁60——80平方米,业务用房与生活用房严格分开,设置诊断室、治疗室、药房、预防接种室和输液观察室、值班室。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每所卫生室补助3000元的标准,配备诊查床、出诊箱、急救箱、高压灭菌锅、计划免疫接种冰箱等器械,对新创建的希望卫生室的乡村医生,每人每月按60元(贫困村120元)标准进行补助。
加强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是希望工程协助各级政府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此次卫生室的建设,也是希望工程项目的拓展和延伸,对于缓解乡村医疗机构在设备和技术方面所面临的窘境,改善农村卫生室医疗条件,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构建和完善乡村医疗服务体系具有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本报记者 朱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