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实现体面劳动,使每个劳动者通过体面的、有尊严的劳动来主宰自己的命运,是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让体面劳动成为新的时代风尚,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让体面劳动成为新的时代风尚,就必须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尊严,尊重他们的历史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人翁,成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用他们辛勤的汗水为国家的发展建设不断做出贡献。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把工人阶级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要在广大职工中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让体面劳动成为新的时代风尚,就必须继承和发扬工人阶级特别是劳动模范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时代精神,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导向作用。要大力弘扬以“金牌工人”窦铁成为代表的广大劳动模范的那种开拓进取、求实创新、刻苦学习、勇攀高峰、热爱生活、追求卓越的劳模精神,从而进一步形成尊重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时代新风,让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和精神追求。
让体面劳动成为新的时代风尚,就必须努力推动党和政府关于改善与保障民生重要措施的贯彻落实。要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为契机,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好各种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推动积极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建立和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不断提高职工特别是普通工人的收入水平;推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完善,努力保障职工基本生活;推动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积极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让体面劳动成为新的时代风尚,就必须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要认真落实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依法保证广大职工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各级党政工组织都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困难企业,真情倾听职工呼声,真实反映职工诉求,真诚关心职工疾苦,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认真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大力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进一步拓展帮扶范围,不断完善帮扶方式,全面提高帮扶水平,努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努力改善广大劳动者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条件,推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让体面劳动成为新的时代风尚,就必须把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作为一项长期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围绕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和调处等环节,在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上下功夫,积极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促进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使劳动关系各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