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我省煤矿回采率偏低

2023年12月20日

本报综合消息 去年底,陕西省煤炭工业局组织省煤炭地质测量技术中心,对省内4个具有代表性煤矿的储量损失和回采率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显示,采煤工作面回采率:乡镇煤矿47.4%,股份制煤矿65.7%,地方国有煤矿63.9%,国有重点煤矿92.2%,分别比国家规定低45.6、27.3、29.1、2.8个百分点;采区回采率:乡镇煤矿32%,股份制煤矿40.7%,地方国有煤矿48.7%,分别比国家规定低43、34.3、26.3个百分点;国有重点煤矿81.7%,达到国家规定的不低于80%的标准。

煤矿储量损失的主要原因: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落后,采煤设备选型不合理,是厚煤层开采储量损失的重要因素。一是调查的乡镇煤矿采用房柱式采煤方法及炮采工艺,因大面积留设煤柱,以及厚煤层没有采全高,造成储量损失。二是调查的地方国有煤矿、股份制煤矿选用的采煤装备不合理,厚煤层没有采全高,造成储量损失;矿业权设置不合理,使得煤炭资源储量损失大。一是乡镇小煤矿,受井田面积小、资源储量少、管理水平低、投资能力弱等因素制约,难以装备大型高效采掘装备,提高煤矿回采率。二是乡镇小煤矿边界煤柱、工业场地煤柱多。三是调查的地方国有煤矿井田边界为地理坐标折线,人为造成大量边角煤难以开采;企业珍惜资源的意识淡薄,缺乏专门机构管理。企业的煤炭资源是廉价获得的,管理重点放在了安全和产量,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不惜以浪费资源为代价。特别是乡镇煤矿,不设储量管理机构,不配置专业技术人员,对煤矿储量疏于管理;行业管理体系和制度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一是撤销煤炭工业部后,至今尚未形成一个至下而上的管理体系,一些地方多头管理,职责不明确。二是生产煤矿储量核减、报损审批机构、审批程序、技术标准不健全,监管无章可循。

为此,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建议,开展技术攻关,解决影响煤矿回采率的重大技术难题。加强厚煤层开采技术攻关,改进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推行先进适用的采煤装备技术,解决厚煤层开采回采率低的问题;优化矿业权设置,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国家应对不合理的矿业权进行优化调整,解决“矿中矿”和“大矿小开”等问题,减少资源浪费,消除安全隐患;完善管理体系,强化行业管理。赋予煤炭管理部门储量管理职能,负责煤炭生产矿井的储量监管和回采率核查。完善煤矿企业、产煤地市、省级管理部门的储量管理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形成强有力的监管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依法监管。制定《煤炭生产矿井储量管理条例》和《煤炭生产矿井回采率管理办法》等法规,修定《矿井地质规程》等行业标准,明确回采率标准和考核方法,依法加强监管。

上篇:没有了
下篇:赵正永要求要立足长远实现矿区科学发展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8-05/13/35168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