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玲·
我的家乡在渭北旱塬,生活用水和灌溉农田的水都极缺。为了用水方便,家乡人便挖涝池蓄水。涝池深底圆口,一般位于村子里的低洼地段。夏秋季节,每当下雨,村巷的雨水都流进涝池,有时会把整个涝池流满。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涝池里的水纯清无比。
夏天,烈日晒得涝池里的水温温的。一群孩子便光着屁股在水里扎猛子。老黄牛在涝池饮水,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池对面妇女们用竹笼提来衣物,蹲在露出水的青石上搓洗着。洗衣人的说笑声、孩子们的嬉戏声、树上的蝉声此起彼伏,犹如一支天然合成的乐曲,久久地回荡在水面上。找一块青石坐上去,两脚垂到水中,踢打着,溅起水花点点;或者捡一小块石头向池中掷去,那串串水晕由小扩大慢慢散去。少顷,水面又恢复了平静。涝池的上空,成群的蜻蜓抖动着他们那轻盈的翅膀,时而点水,时而又腾空而起。池中虽没有鱼,却有黑色的小蝌蚪。我和小伙伴时常捉来玩。后来,听大人说,它长大就变成青蛙了,青蛙是益虫,所以我们便把他们又放回水中。
夏夜,纳凉的人都坐到青石上闲唠着。青蛙“呱呱呱”的叫声不绝于耳,蛐蛐在潮湿的青石丛中弹奏他那独有的乐曲,皎洁的月亮将那柔和的光洒在池面上,愈发显得娇美动人,清纯而宁静。
寒冬时,池面结了厚厚的冰,大胆的孩子避过大人的视线,偷偷地到池面去溜冰,玩那惊险而刺激的游戏。忽儿来了一位大人,一声喊:“都给我上来!”孩子们便丢了魂似的迅速散去,只有那喊声撞击着冰面在空气中游荡着。
如今,家乡的灌溉设施齐备了,家家户户都安装了自来水,家乡的涝池似乎没有以前发挥的作用大了,但在家乡涝池边长大的孩子们依然爱着它、依恋着它。
我永远都忘不了家乡的涝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