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坝,位于汉中市宁强县以南四公里,108国道入川之前,陕西境内最后一个收费站,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华中方向人川车辆,均须从此经过。眼下,宝成铁路因地震塌方暂时中断,这里无疑是抗震救灾物资、人员必经的咽喉要道。
地震第二天,这个收费站按省交通厅指令,对所有过往车辆全部免费。
我们赶到这里时,是5月16日,收费站院子里搭起了防震棚,门口堆满了免费供给救灾车辆的矿泉水、方便面,保证畅通的各路人马来来往往。院坝中,三叶草的白色花朵,像小小的头颅,顽强地向着朝阳,一株两米左右的金银花树,枝叶钻过栅栏,窥望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收费站旁边二层民房的顶上,震落的屋瓦还没来的及修补……
我们用手中的笔,记下24小时中这里发生的点点滴滴……
又震了宁强人高度关注地震
5月16日
08:02,十二辆悬挂“抗震救灾、心系灾区”的中石油运油车相继通过收费站。
09:10,收费站送走5辆标着“返乡救灾、责无旁贷”字样的长途客车,透过车窗,可以看见人们面色凝重。
10:11,七辆挂着“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灾区同我们心连心”标语的安徽运送救灾物资的货车呼啸而过。
11:16,两辆大型拖板车装载着挖掘机缓缓驶过。
11:54,四辆崭新的、前脸贴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柳汽大卡车与挂着新疆牌照的三辆物资车顺序通过。
从汉中一路向西南,路边的地震棚逐渐增多。宁强境内,地震棚更是随处可见。16日下午6时许,收费站北侧一救灾棚里,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正在浏览中国地震局的网站。看完伤亡的最新统计信息后,他开始浏览最近上传余震信息。“地震后,每天都第一时间浏览中国地震网。”他说。地震令这里的居民高度紧张。初到宁强,在一餐馆就餐,老板让在外边吃饭,记者纳闷。他解释说,地震后,就餐的人大多要求在外边露天地就餐。就餐间隙,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地震。饭桌旁,一男子看到别人拍的DV画面晃动,调侃说出“画面晃的厉害,别人还以为是地震呢!”的话语。
心系灾区收费站确保交通畅通
14:27,送民工返乡的五辆大巴,农业部一辆大型救灾物资车奔往四川。
15:09,两辆疫苗运输车入川。
15:23,五辆崭新的黄色起重车离开收费站。
15:30,二十辆西安交大附属医院的救护车相继南去。
虽然七里坝收费站挂有巨幅横标“抗震救灾免费放行”,不知是太高还是司机不注意,经过收费站时,他们习惯性地将钱向收费员手中递。16日下午十四时许,收费站房内,23岁的收费员刘雪不断地向过往司机解释:“不收费。”
地震后,收费站为了确保交通顺畅,避免以往出现计费收费排队堵塞现象,对所有车辆免费放行,可工作人员并不轻松,他们时刻待命,一旦有大型车队经过,他们立刻上路,疏导交通。当日下午18时,刘雪接到通知,将有一批中国移动通信车通过,她需做好疏导准备。
军队增援诠释什么是最可爱的人
16:31,六十余辆济南军区老虎团的通讯车、炊事车、兵车、起重车相继通过。
17:07,某部队二十辆军车,五辆发电设备车经过。
19:50,七十多辆军车陆续通过。
21:00,二十余辆军车呼啸而过。
从16:31分到21:00,约有300多辆军车卷尘驰过。军绿色运兵车帆布帐篷后露出的娃娃脸上,看到的是庄重神圣的面容:挺进!挺进!救人!救人!
分门别类的引导车,指挥车、通讯车,发电车,特种设备车,彰显出大灾面前野战部队的综合行动能力。16:40,在大巴加油的间隙,从安徽赶赴四川探亲的王先生目睹了军车通过的壮观景象。看到“虎D”标识的车辆经过,他激动地对旁边的人说:“看,看,看,老虎团的车。”看到对方茫然,他解释说,1998年抗洪期间,老虎团立功无数。“老虎团前去救灾,那是没说的。”旁边的人补充说。
“这是雷达车吧!”“应该叫通讯车。”附近临时救灾棚旁,汉源镇二道河村村民向学新给另一位村民解释。看到发电车经过,向学新说:“这应该是发电车吧!”另一位村民又给他纠正:“棚子上边有个按钮,可能是设备车。”
据了解,截止到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累计出动10万余兵力奔赴一线救灾。16日晚20时许,附近一临时救灾棚里,宁强县财政局市财科副科长正在浏览自己的手提电脑,看到军车经过,他对六岁的女儿现场讲解救灾主要靠解放军的道理。他对记者说,前几天,电视里播的那个哭着要再救一个人的士兵,令他印象非常深刻。“魏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小学就读过,那是对军人最恰当的比喻。这次抗震救灾,解放军冒着余震危险,冲锋在前,抢救伤员的场面说明了一切。”这位公务员说。
八方支援我们都是汶川人
23:00,从河北、黑龙江驶来的四辆救灾物资车离开陕西。
5月17日
00:57,中国移动三十二辆流动通信车奔赴四川。
02:19“宛西制药与灾区人民心连心”,三辆装载药品的河南车辆和挂着“我们是汶川人,我们回来了”字样的两辆大巴车相继离陕。
04:46,三辆从宁夏开来的救灾物资车经过收费站。
06:11,标有“今麦郎”标识的两辆大型拖挂救灾物资车经过。
08:00,一个“重建家园·海尔集团”的救援车队绝尘而去……
“救灾车多的不得了,矿泉水、方便面、帐篷,昼夜往四川送……”在路旁开食杂铺的许姓大妈说。
16日晚,七里坝同前几天一样,轻微余震又一次光顾。收费站不远处,中石油加油站的加油员杨宁穿着军大衣给过往车辆加油。记者发现,杨宁总是先给返乡民工包车加油,其次是运送物资车辆,最后才是一般车辆。“先保证运送返乡民工的车辆加油,他们回家心切嘛。”杨宁说,他们家里如果有重伤的亲人,早一分钟,还能见上面。晚了,就会终身遗憾。据杨宁说,从16日上午8点起,他一直忙着给救灾车辆加油,根本没有时间睡觉。只在凌晨2点左右在长凳上躺了半个小时。清晨,东方露出晨曦,杨宁的黑眼圈告诉记者,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灾区贡献一分力量。
17日上午七时许,挂着“上海青年救灾物资”的三辆大卡车停下来加油。其中一辆车的司机黄喜利告诉记者,按照上海市团委的要求,他的车里5吨方便面和药品必须在当天运到成都。为了赶路,他们一路三个司机轮番上阵,吃泡面,喝矿泉水,除了加油外,一直在赶路。
“我想领养个孩子。”17日上午7点半,一辆东风天龙24吨油罐车停下来加油,司机贺维富同另一位司机聊起四川灾情。记者上前得知,他的车前一天晚上21:00,从延炼公司装上汽油,一路赶来。说起灾情,这位月收入千余元的陕北人动了领养灾区孤儿的想法。
这里的24小时,记者看到了许多,听到了更多,潮水般一拨一拨涌向四川方向的救灾车辆和车队上张贴的每一幅标语,手握方向盘的每一张面孔,都激起我们心头的共鸣。黎明的晨曦中,又一支军车队伍缓缓驶过,我俩不由自主抬起右手,以平民身份,向他们行了一个不太标准,但是很庄重的军礼…… 本报记者 韩庚 薛生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