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
5月14日,华兴社区各街坊大红的募捐箱前,围满了向四川灾区捐款的广大居民。大家慷慨解囊,以尽绵薄之力,你10元、20元,他50元、100元,我300元、500元……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深情表达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爱心。
许多老干部、老革命老两口都分别捐款,上百上千元。离休干部朱健民、周瑞勤、宋文成、柴庆芝、杨贵义长期患病,但他们也都捐出了200元到1000元。离休老干部王兰娥在西安做手术,依然不忘灾区,委托别人代捐100元后,又让儿子再捐400元。11街退休职工姜如海有一对1岁多的双胞胎孙女,一家祖孙四代共捐款1500元。离休干部肖玉礼长期瘫痪,不顾生活艰辛,毅然捐款300元,他的老伴也捐出100元。老劳模唐玉莲夫妇捐款300元。退休职工陆敬彩听到募捐消息,带病从医院赶来表达心意。
12街95岁的退侏职工董阿才是坐着轮椅,生着气来的,因为他嫌女儿替自己捐得太少,这才让儿女推着出来再次捐款,在董阿才的名下又重重地写下一笔:200元。董老的高尚品格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14街年近七旬的李忠兰也是一趟又一趟地表达自己的心意。17街的韩师傅从菜市场买菜回来,身上就剩下7块钱,回过头来又捐出20元。模具厂职工安民在厂里捐完款,回17街时看到家门口有一个募捐点,又掏出2元投进去。17街、19街退休职工高英华、杨纯珍、杨晓梅平日生活简朴,省吃俭用,这次却捐出300元、200元、100元。住在17街42栋5号的魏师傅两口子都是聋哑人,但他们身残心不残,尽管生活艰难,虽然不能说话,但老两口心里比谁都清楚,也在募捐点投下5元钱。
刘树田的老伴瘫痪在床,已经有10多年不出门了,他捐出20元后,又替老伴捐出20元。于大川瘫痪多年,不能起床,就委托栋长替他捐款200元。在19街,一位没有退休金的老太太拄着手杖来到募捐点,捐出20元。中学生李蕊把自己的存钱罐抱到募捐点,一清点共90.23元,同时附上一封慰问信,表达了对灾区同学的一片真情与爱心。13街1岁半的小女孩徐馨悦在家人的陪护下,以个人名义,将60元郑重其事地投进募捐箱,引起一片笑声。在13街,一个四岁的小孩手里拿着20元走到募捐点,稚气地说:“妈妈让我来交钱。”工作人员逗孩子,“你拿去买糖吃吧。”孩子坚定地说:“不行——我妈妈说,地震了,人人都要献爱心。”
19街的独居老人张美玲退休早,工资低,且患有风湿病,生活十分拮据,她搜集了一堆零毛零块钱凑足50元,表达自己的爱心。张美玲说:“我为别人,别人为我。”她朴实的话语,打动了在场人们的心。于学仁老人生活很不幸,孤身一人,但他没有忘记灾区,捐款20元。家住12街的陈海平夫妇没有工作,靠打零工生活,还带着一个孩子,义不容辞地捐出40元。此次捐款行动社会影响大,12街退休办大院商户个个捐款,就连社区物业清扫工、街道卖菜的也受到强烈感染,在13街接二连三地捐款,奉献他们的爱心。
蔡春燕的父亲家住14街,当他准备在12街捐款时,有人提醒他,捐款人是要公布的,不能在12街捐,蔡老回答道:“我这50元是捐给中国灾区的,在哪儿捐都一样,我不留名。”退休老工人郭有才夫妇,一年四季都穿工作服,生活十分俭朴,但当他们从电视上看到地震这一消息后,两个夜晚都没有睡好,第二天在募捐点老两口分别捐款300元、200元。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傅捐款不留名,默默奉献着爱心。
笔者在华兴社区街道办看到,虽然募捐活动已经结束,但还是不断的有人打电话进来询问能不能再捐款?就在15日下午,刘定帮老师傅追到街道办捐款,尽管工作人员说活动结束了,但他毅然决然捐出50元,表达自己对灾区群众的深情问候。
截止到5月14日18时,短暂的一整天时间,社区管理中心收到的捐款已经超过10万元。这是社区3000多名职工群众沉甸甸的爱心! (李永莉 李子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