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陈家志。中国中铁一局五公司修理工、电焊工。45岁,四川南充人,家住宝鸡市。地震前刚从摩洛哥工地回来。5月17日晚上10点来到宝成线109隧道抢险工地。
5月20日,宝成线109隧道塌方抢险进入最关键时刻。隧道内燃烧的14节油罐车大部分已经被拉出洞外。可是109隧道中洞里,四块被山体滑坡巨石砸垮的水泥盖板梁,悬在半空中,随时都有坠落的危险,成为即将通车的拦路虎。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在现场将这个艰巨而危险的任务交给了抢险的中铁一局。很快,刚下白班的陈家志和陈平被通知到四公司工地去增援。
陈家志和陈平并不知道派他们去执行什么任务。他俩从乱石堆上爬到中洞。平时,他俩在109隧道南口抢险,这是第一次来到中洞工地。来到中洞抢险现场,他俩才知道是切割悬在洞中的水泥板梁。
陈家志到洞口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原本被水泥盖板棚着的中洞,已经被巨石砸垮,耷拉在一边,巨大的石头相互挤压在洞顶,呲牙咧嘴,随时都有塌下来的危险。参加抢险的外协工见状,一个也不敢靠近,说什么也不进洞。
切割必须进行,时间不等人。关键时刻,还是要有人上。
面对领导和同事们期待的目光,陈平和陈家志壮着胆子上了。
经过仔细观察,发现隧道一侧墙壁上,有几个凸出来的水泥墩子。于是,陈平冒着危险,进洞搭梯子,然后在几个水泥墩子上搭上板子,陈家志将绑在3米长铝管上的切割机,伸向断裂的横梁,开始对悬在半空中的水泥板梁进行切割。
钢筋切割位于棚洞顶部,每块水泥梁重十几吨,每根梁上的12根钢筋错落交织,切割作业既危险又困难。
陈家志站的板子离地面有3米多高,仅有20公分宽,他只能背靠着墙,一只手抓着背后的钢筋,一只手拿着焊枪进行切割。
头顶上是悬着的巨石,脚下是3米高的空间。工作面狭窄,洞内温度高,空气浑浊呛人,陈家志走得匆忙,没带口罩,在这种特殊的状况下,切割艰难地进行着。由于过度紧张,焊枪三次熄火,陈家志及时把焊枪收回,然后快速点燃,继续进行切割。
30分钟过去了,第一块悬着的水泥板梁终于切割下来。对陈家志来说,这30分钟是那么漫长。由于过度紧张,他在休息时点烟,手直发抖,4次才把烟点着。陈家志说,干了半辈子活,从来没干过这么危险的。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不知不觉中,已经是21日早晨8点了。随着3块悬着的水泥板梁一一被切割清除,剩下的最后一块已无法站人,墙壁上那几块水泥墩子,在清除切割下来的前几块水泥板梁时,已被拉掉了。
此时,陈家志又累又饿,又困又乏,一点力气都没有了。他已经连续工作了一天一夜。
胜利在望,绝不能停下来。没有站的地方,就用吊车把大臂伸到洞中,让陈家志站在大臂上切割。这时陈家志更害怕了,他直接站到了隧道的半空中央,头顶上一旦掉下石头,他根本无法躲避,而且钢筋背对着他,不能一次切割,要先切割一次,露出另一侧的钢筋,才能彻底切除。陈家志豁出来了,既然已经进洞了,他咬牙坚持、再坚持。
上午9点半,最后一块悬着的水泥板梁终于切割完毕,悬在洞内的危险排除了。大家激动不已,此刻的陈家志几乎瘫倒在地。他与死神进行了较量,经历了生死考验。
当天中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来到109隧道抢险工地慰问,陈家志作为中铁一局唯一一名工人代表,受到了徐才厚的接见……
5月21日下午,劳累了30个小时的陈家志终于躺在了地铺上,这可能是他这一生睡得最香的一觉……
(段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