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省卫生厅下发通知,要求每个行政村都要建立消杀防疫小组,每日对灾民安置点的重点场所进行两次消杀处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我省对灾区医疗救治和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和一把手负责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分级负责、分片包干,尽快恢复地震毁坏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服务功能,完善疫情报告网络,并做好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和村医的防疫知识培训,使其尽快承担基层防病、治病工作任务。
省卫生厅要求在50人以上的灾民安置点必须设置医疗服务点,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业的医疗、防疫、卫生监督人员组成。划片分区,落实责任,每日巡查,发现传染病及时施治、报告;要充分发挥乡村医生的作用,每个行政村要建立3—5人的消杀防疫小组,坚持每日对安置点的外环境、帐篷、临时厕所、垃圾堆放点等重点场所进行两次消杀处理;对饮用水和食品进行监督监测。每一个受灾村都必须有乡镇卫生院以上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巡诊和培训指导群众做好消毒、杀虫等防疫工作,培训和指导群众开展群防群控,防疫自救,彻底清理污染的生产、生活环境,灾民安置点要搭建临时厕所、划定垃圾堆放点,及时处置、清理人畜粪便和垃圾;组织群众开展清除蚊蝇滋生地及防蚊蝇、灭鼠等工作,预防虫媒、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发生。 本报记者 焦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