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北川、青川、茂县、理县、安县……
一个个多少代人胼手胝足营造的家园,在一场大地震中成为废墟,每一片破碎的土地都饱浸着深爱自己家园的人民的热泪。
然而,地震能够使山河移位、骨肉分离,却无法改变这里的人民对故乡对土地的眷恋,无法改变这里的人民对幸福生活、美好家园的追求。灾区群众抚平地震的创伤,在废墟上昂起坚强的头颅。
5月31日,在灾区考察工作的胡锦涛总书记在简易防震棚小黑板上给孩子们写下十六个大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总书记对灾区人民的期望,又是灾区人民坚强的回应!
在被毁的家园,精神顽强地生长
如果不是地震,这是一片美得迷人的地方。
在青藏高原的东缘,山川奇秀,人们依着大山与河流,建起了自己的家园,并起了富有诗意的名字。
那是一片因大熊猫而声名远播的地方。经过多年建设,汶川已是“三山竞秀、二水争流,一城跨江尽新楼”;作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门户,它更是全州90多万人口寄予厚望的工业经济走廊。
那是一个诞生治水英雄大禹的地方。北川建于两山之间、清流之畔,气候宜人,旅游业名声在外,农民去年人均纯收入已达2800多元。
然而,这一切都在地震中毁了。人们被地震撕裂的心,疼啊!
但是,地震能够夺去亲人生命、摧毁已有家园,却无法摧毁灾区人民的精神与意志。在被毁的家园,精神在顽强地生长。
“我必须活下去!”强烈的生存意志,使生命的损失降到了最小。幸存者成为“废墟上的鲜花”,他们在瓦砾堆下和大山深处坚持,坚持,再坚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坚强地活着,才是对逝者最好的慰藉。安县花荄镇联丰村9组村民李成林在地震中失去了儿子、媳妇和孙子,只剩下他和老伴。他的眼泪几乎流干,但记者见到他时,老人正在给庄稼打农药,他坚定地说:“既然活下来了,就要活得好一点。”
在一些偏远村寨,农民们争先参加抢险救援,疏通乡道、村道,让救援物资尽快进入。在更多的地方,返乡的农民在自发收集垮塌房屋的木材、砖块等建筑材料,为重建家园做准备。
青山在,人未老。精神在,希望就在。
到处是勤劳的双手,到处是自强不息的歌
樱桃熟了,秧苗绿了,麦穗金黄,油菜子乌黑发亮……
在川西北,正该是农忙的季节。四川是国家粮食主产区,也是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地震虽然夺走亲人、毁坏家园,却无法让这里的人民离开他们的土地,离开他们土地上即将的收获。
连日来,地震重灾区数十万农民奋战在抢收抢种的田野上,应收尽收、应种尽种,他们在破碎家园上的忙碌身影,无言地向世界讲述着中国农民的坚忍与顽强。
灾区的工业企业,在地震中遭受了惨重损失,一些企业甚至陷入有史以来最艰难的时刻。但是,他们没有等靠要,在妥善安排受灾职工的同时,迅速组织人员清理生产现场,积极调动骨干抢修损坏设备,科学调整产品生产计划,企业生产迅速转入正轨。
总计损失10亿元以上的蓝剑投资,在地震的第二天,就恢复了矿泉水的生产。为了保证灾区群众饮水,产品无偿提供给政府救援。
美大康药业地震损失三千多万元,但是很快,工人冒着余震的危险,生产救治伤员急需的药品。
四川长虹,在地震中遭受重创,但是,长虹在捐赠物资和现金800多万元人民币的同时,还决定将外界向长虹捐赠的现金,全部转赠出去用于北川中学的重建。目前,长虹公司在绵阳的多媒体产业彩电、空调、电源、网络及前端配套产业生产线已基本恢复生产。这家高举民族品牌的企业,在地震的考验中迎来了自己的50周岁。
感恩的心,微笑的脸,坚信明天会更好
这是一个生动的细节:在地震震中映秀镇,渔子溪村村民马学清有两位亲人遇难,埋葬了亲人后,他在家里的废墟里辛苦刨挖,翻出一台冰箱,背出来放在帐篷里。他说:“这是我的家,我今后要生活得比原先还好。”
在地震灾区广袤的土地上,一顶顶帐篷搭起了,一条条公路打通了,一间间活动板房建好了,开始有炊烟袅袅、书声琅琅,开始有笑脸,开始有信心。虽然恢复到地震前的状况,还有艰巨的路要走,但是,灾区的人民相信:他们能够重建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于长洪 肖春飞 侯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