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6年大学毕业分配到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至今,36岁的高晓辉曾先后负责了“东二环钢桥工程”、“杭州湾架桥设备工程”等公司多项里程碑式的钢结构产品的技术工作,基于业绩,他先后获得2004年公司立功竞赛先进个人、2003——2004年公司劳动模范、2005年陕西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标兵、2006年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现在的高晓辉,更是因为业绩,出任陕建机重钢设备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2005年5月开始,陕建机与中铁武汉工程机械设计院联合开发生产JQ900A型架桥机和YL900型运梁车,该产品是架设高速铁路桥梁的关键设备,也是国家重点工程机械项目。高晓辉分别担任着JQ900A型架桥机机臂部分和YL900型运梁车车体部分的技术负责人的工作,而机臂部分和车体部分分别占JQ900A型架桥机YL900型运梁车钢结构工程量的35%和50%,是整个设备中的主体部分。在YL900型运梁车车体制作过程中他采用了节段整体胎模拼焊,整体配做连接孔的工艺方案,有效的避免了分体制作,车体两侧法兰板直线度、平行度累积超差的问题,使运梁车车体满足了设计和使用要求。2005年5月至2007年12月,陕建机已生产900吨级架桥机11台、运梁车10台,450吨级运梁车2台,全部顺利交付用户。
2006年2月,高晓辉担任了拼装移动支架式铁路造桥机的技术负责人,该造桥机工程量约600吨,合同工期仅105天,其主要是焊接H型钢用螺栓连接的桁架结构,制孔工作量非常大,合计将近4万个¢31连接孔,而且孔位精度要求高,任何一组孔位出问题都会影响桁架的安装和杆件互换性要求。针对该工程特点,他大胆采用了分体钻模销栓定位的制孔工艺,不但保证了质量,简化了工艺,而且赢得了工期。
2007年,高晓辉出任重钢所所长职务,全所12名工程技术人员,承担着公司14个品种的重钢设备产品的工艺设计任务。面对考验,他不畏困难、勇于进取。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经常深入车间,虚心请教,学习机加工和液压知识,加班研究图纸资料,很快就对运架设备等重钢产品有了很好的掌握。同时,他搜集资料,结合自己的专业经验和员工们探讨学习,使所内年轻人的整体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了降本增效,他带领全所人员开展了全面降低运架设备材料损耗的工艺挖潜工作,把每套运架设备的材料损耗率由19.4%降低到13.6%,节约成本十多万元。2007年6月至12月生产4套运架设备,节约成本近50万元。2008年伊始,他又带领全所技术人员在新型运架设备的生产中继续开展工艺挖潜工作。
实习生 王茜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