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总工会辖有新城区总工会等9个区总工会,周至县总工会等4个县总工会,机械冶金建材工会等9个产业工会,还有西安高新区工会等3个开发区工会。全市有基层工会11775个,工会会员104万。
未来五年,西安市各级工会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以完善维权机制、增强帮扶实效为重点,以壮大基层组织、加强能力建设为保证,努力实现“建西部强会、创全国一流”的奋斗目标,团结动员全市职工,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未来五年,西安市总工会将大力实施“建功立业工程”,着力建设有为工会,在推进创新创业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实施“依法维权工程”,着力建设和谐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实施“帮扶救助工程”,着力建设温馨工会,在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实施“建会入会工程”,着力建设活力工会,在强化基层工会基础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实施“强本固基工程”,着力建设实力工会,在加强自身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过去五年成绩显著
——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新贡献。围绕西安工业振兴计划和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广泛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实施了“双提升行动”,启动了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五年来,全市职工提合理化建议93万条,技术革新9.5万项,获市级创新成果264项,实现经济效益6.3亿元。坚持每年举办职工技能比赛,成功举办了首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和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赛,累计参与职工43.4万人次,涌现出技术状元29名、技术标兵90名,推动了职工队伍技能素质的提高。开展了以“践行荣辱观、建功‘十一五’”为主题的群众性精神文明教育活动和建设学习型企(事)业活动,在职工中营造了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新时期劳模精神,发挥劳模在经济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全市涌现出市级以上劳动模范589名,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进一步形成。
——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取得了新成效。积极参与《西安市外商投资企业和私人投资企业工会条例》、《关于深入贯彻〈工会法〉支持工会工作的意见》和《关于依靠职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等法规政策的制定,为各级工会依法开展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市、区县、产业工会分别与同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或定期沟通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研究解决了一批涉及工会工作的重大问题。在企业改制中积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了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重视维护女职工特殊权益,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签定率逐年提高。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不断完善,劳动法律监督员队伍不断壮大,职工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的实现。
——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取得了新进展。五年来,为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和农民工实现再就业45890人、职业培训45560人次。开展送温暖活动,筹集慰问资金2787.4万元,慰问困难职工72617户。组织全市6500名党政干部、工会干部和企业领导干部与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为困难职工送去慰问金1511.6万元。各级工会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发放救助金1472万元,对55993名特困职工给予了紧急救助。筹集社会资金564.7万元,资助特困职工子女就学18865人次。实施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参保职工累计达24万人次,赔付673万元。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服务站,积极协调处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全市各级工会协助政府为10632名农民工追讨欠薪2115万元,帮助农民工解决了一批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工会组织增添了新活力。建立健全了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定期报告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和考核激励机制,采取“流动会员”、“团体会员”等管理办法,拓宽了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入会渠道。全市建立基层工会组织11775个,工会会员104万,其中,非公企业建会5667个,会员35万人,农民工会员21万人。广泛开展企业工会规范化建设达标和建设职工之家活动,涌现出60个市级以上模范职工之家、30个模范职工小家。
2008年4月,西安市总工会十三届一次委员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主席史南征(左三)、常务副主席白兴时(右三)、副主席许一双(左二)、谢莹(右二)、蔡全发(左一)、裴建潮(右一)。
2008年4月,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西安市总工会主席史南征(右二)与参加西安市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农民工代表亲切交谈。
2008年5月,西安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白兴时(左三)看望在5·12地震中受伤的职工。
未来五年任重道远
大力实施“建功立业工程”着力建设有为工会
围绕我市发展五大主导产业和加快“四区两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组织引导职工创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团队,每年命名100个工人先锋号。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的要求,深入开展“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活动,发动职工改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大力推广、消化、吸收先进实用技术,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精心组织全市性职业技能大赛和技术比武活动,培养和选树一批职业技能带头人,命名和推广一批职工“三绝”新成果,五年内普遍提升全市一线职工的技术等级。积极推进学习型企(事)业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在全市构建起学习型企(事)业的基本框架,五年内把全市90%左右的企(事)业建设成学习风气浓厚、职工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学习型组织。以“规范职业道德、共建和谐西安”为主题,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职工中形成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风尚。
大力实施“依法维权工程”着力建设和谐工会
坚持定期向同级党委汇报制度和与政府的联度会议制度,力争每年能够解决几个事关工会工作和职工权益的重大问题。积极参与职工保障机制和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积极协助政府落实各项社保政策,督促企业依法为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坚持和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推动建立市一级三方协商机制专门工作委员会和产业三方协商机制。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推动实现全市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的基本覆盖。大力开展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国有、集体及控股企业全面建立集体合同制度,非公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0%。广泛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努力构建“党和政府主导、三方主体协商、工会积极运作、企业和职工参与”的协调劳动关系工作格局。到2013年,全市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参与面达到70%以上。
大力实施“帮扶救助工程”着力建设温馨工会
继续办好工会促进就业再就业大型洽谈会,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搭建就业平台。建立健全职工创业培训工作机制,鼓励、扶持职工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自主创业。到2013年,全市工会帮助职工实现职业培训4万人、创业培训2000人、帮扶就业5万人。每年评选10名职工创业明星,力争推出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职工创业明星。建立健全西安市总工会本级帮扶中心全方位帮扶工作机制,为困难职工提供接待服务、超市服务和就业服务。指导区县工会从生活救助、就业援助、医疗救助、助学帮扶、培训服务、法律援助等六个方面为困难职工提供服务,努力实现全市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全覆盖。进一步加强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联系,使工会帮扶与政府救助有机衔接,推动帮扶工作的社会化。
大力实施“建会入会工程”着力建设活力工会
通过建立联合基层工会或基层工会联合会等形式,把大量分散的、难以单独建会的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各类工作制度,加强建会入会工作的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的建会入会氛围。到2013年,实现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建立工会组织,非公企业工会组建率达到95%以上,工会会员总数力争达到130万,其中农民工会员50万人。广泛开展企业工会规范化建设达标活动,切实规范企业工会的组织建设、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在非公企业重点开展以“双爱双评”和“关爱职工、实现双赢”活动,在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和保障机制,促使建家活动不断适应协调劳动关系的新要求。扎实推进建设职工小家活动,把建设职工小家与加强班组建设相结合,不断提高职工小家建设水平。通过建家活动,把基层工会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规范、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大力实施“强本固基工程”着力建设实力工会
各级工会干部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本领。加快工会干部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进程,为加强基层工会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健全工会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二、三级单位和条件成熟的非公企业积极探索工会主席直选工作。坚持实行工会经费委托地税代收、财政划拨和工会自收“三管齐下”,推动工会经费收入大幅增长。加强工会财务管理和经费审查监督工作,切实做到科学理财、合理用财,确保工会资产的保值增值。组建西安市工会企事业集团,实现工会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积极争取政府支持,规划建设集职工文化、体育、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西安市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大幅改善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