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三大“软肋”不容忽视

——对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023年10月08日

近年来,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今年上半年依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9.7%。但是,我省装备制造业要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不少困难和矛盾成了潜在的“暗礁”。

有关数字显示,2007年,我省装备制造业总资产在全国装备制造业中的比重仅为2.07%,总产值比重仅为1%,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所占的比重仅为1.23%和0.47%。资产规模偏小,经营效益偏低,原因在于我省装备制造业缺少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集团和专业化程度高的“小巨人”企业,产业集群效应尚未形成,产品省内配套率仅为10%至35%。一些大企业孤岛效应明显,龙头产品和支柱产业带动性不强,发展潜力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眼下,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存在三大“软肋”。首先,表现为融资能力不强。目前我省在境内上市的公司只有27户,其中工业企业18户,这一数值低于西部地区的四川(61户)和新疆(29户),与东部地区的省份相比差距更大,如广东(156户)和山东(77户)。另外,我省已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实现再次融资的能力和动力也不足,其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这样导致了企业融资成本高,受金融政策影响较大。其二,表现为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省内许多装备制造国企还停留在传统的工厂制营销层面上,缺乏竞争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机遇抓不住,服务又不到位,难以同客户长期合作,往往失去难得的市场机会。很多企业不注重信息收集和整理分析,导致在市场上盲目跟风和疲于应付,往往造成产品滞销库存增加,销售陷入被动。现在,我省装备制造业内知名品牌还比较少,这就使企业缺乏通过品牌带动实现市场扩张和规模扩展的能力。其三,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调查显示,2007年我省企业研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到1%,而全国的平均值在1.5%以上,这导致了我省装备制造业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滞后。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8.8%,低于全国10.71%的平均水平,更低于一些经济发达省市的30%的水平。

制约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又一因素就是业内民营经济比重小,行业发展缺乏活力。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民营经济在装备制造业领域中发展十分滞后。由于装备制造业进入门槛较高,民营经济在某些方面还受到种种限制,获得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难,参与产业配套难,发展机会少,这样就使该行业中的小企业小而散,发展后劲不足,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业内专家认为,我省装备制造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正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在行业内大力发展混合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积极支持和鼓励国内各种所有制资本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以多种方式参与我省国有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改革和不良资产的处置,将产业做大做强。其次要改革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使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提升企业的市场扩张和规模扩展的能力。同时要贯彻“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发展战略,依托我省装备制造业十大产业集群,快速推进,真正形成并发挥集群效应,使我省装备制造业中诞生出越来越多的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集团和专业化程度高的“小巨人”企业,使我省成为国家一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沈谦)

上篇:宝鸡市鼓励全民创业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8/7/20080731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8-07/31/27684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