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忙碌着给鸭子喂食的李太方李师傅,头发花白,皱纹明显,多年的辛苦劳作,在他的面容上留下深刻的印记。未改变的是他乐观、豁达、刚毅坚定的性格。
七月末,骄阳似火。记者再次来到韩城龙门镇禹门口,重访黄河滩涂创业人、下岗职工李太方。四年前在这里,初识李师傅,便被他的创业激情,屡败屡战永不言输的性格所感动。
芦苇丛中,一条通往李师傅家的道路变宽变硬实了。鱼塘中鸭子成群,散养的土鸡四处觅食,十多只猪娃在母猪身旁撒欢,2间不大的小房仍旧简陋。远处一座现代化的发电厂拔地而起,数百米外的西禹高速公路黄河大桥上车辆穿梭。今非昔比,面貌大变;河风阵阵,生机无限。一幅黄河滩自然生态与现代工业化交织、和谐共生的风景画跃入镜头。
李太方的创业之路在艰难中发展前行。如今他承包了130亩鱼塘,水中养鱼、养鸭,鸭有千余只,每日产蛋三四百枚,散养鸡有900多只,产蛋数量可观,还有新品种的瘦型猪若干。一年下来,收入有几万元。不仅如此,李太方和妻子冷丽霞还有了4岁的小儿子,日子过得忙忙碌碌却很快乐。
“2003年养牛失误,摔了大跟头,损失惨重。咱不懂行情,饲养规模过大,吃亏交学费是自然的。我的几个亲戚比我更惨,赔了个精光,都回老家,不干了。”原先这里创业的东北老乡有十户之多,今天只有李太方一个人仍坚持着。创业难,创业真难。
46岁的李太方幼年丧父,在逆境里成长的他却极好强不服输。从前,身为黑龙江七台河市烟草公司职工的他,下岗后跑运输、做生意、制过白酒、干过煤矿。来到西北韩城黄河滩搞养殖创业,已经有十个年关,在芦苇丛里养鱼喂鸡鸭,真不是好营生。每日起早贪黑,太阳下面割草捕鱼,蚊虫叮咬,常人不愿受此番苦。陕西当地人根本不干。他本想在当地找几个帮工,可钱给再多就是没人来,无奈只得在黑龙江老家找亲戚来帮忙。
六年前夏季深夜的一场暴雨险些夺走李太方一家人的性命。那时一家人住在一个已废弃多年的旧土窑里。深夜暴雨,窑洞漏雨,老李发现异常,将睡梦中的家人搬到院里,窑塌了,家没了,辛苦多年的家当全没了。“只要人在,啥都会有。”不服输的李太方总是这么乐观。
柳影 摄影报道
浮萍是鸭子的好饲料
生活艰苦但充实
给调皮的儿子洗澡
望着猪娃就令人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