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公交的楷模——杨宁

2023年10月08日

今年39岁的杨宁是西安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第二公司五车队103路驾驶员。她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从事过乘务员、驾驶员工作,十几年来,她干一行爱一行,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兢兢业业,多年来,出色的工作表现使她连续被评为“公交总公司安全先进驾驶员”等荣誉称号。

工作中杨宁从不忽视每一个服务对象,总是以她的微笑、真诚、热情周到地服务着来来往往的每一位乘客。

有一次,当她驾驶的车辆行驶到红湖街站时,发现站牌下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在艰难的等车,她就将车缓缓地停靠在老人跟前,将老人搀扶上车,并在前排给老人找了个座位,招呼老人坐好后,她才平稳起步,车到终点,杨宁又将老人搀扶着下了车。老人站在那里久久不离开,声音哽咽,热泪盈眶。

多年来,杨宁在全心全意为广大市民乘客提供热情周到服务的过程中,还总结出:“服务——温心、环境——舒心、卫生——放心、乘坐——安心”的“四心”服务法。在谈起无人售票车的服务,杨宁倡导“无人售票,有人服务”,并有她的一套法宝,那就是“微笑迎人、和气待人、得理让人、真诚对人”。一次,有位乘客上车后站在过道上就是不往后门移动,杨宁就微笑着说:“师傅请你辛苦一下,向后门移动。”谁知,这位乘客大声吼道:“就你事多,把你的车开好。”“面对这样的乘客只有受点委屈,没什么”杨宁真诚的说。她就是这样以诚相待,化干戈为玉帛,使车厢气氛始终处于和谐之中。乘客说:“乘坐她的车感觉就是不一样。”

2004年4月的一天,上班途中的一场意外交通事故,使杨宁脸上、身上多处受伤,缝针数处,要等完全康复最少得一、二个月。当时,正是公交营运生产的旺季,车队人员紧张,杨宁心急如焚,她在外伤还没有完全愈合的情况下,拖着伤痛的身子,毅然提前上班。为了把休假的损失补回来,她加班加点,一心一意工作,在辛勤努力下,她的各项生产任务超额完成。

身兼103路安全网络班班长的她经常是下班后,顾不上休息,就和其他几个骨干一道上线路检查安全。不论白天晚上,刮风下雨,从不间断,总是保质保量完成车队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在车队驾驶员缺员,人力紧张的情况下,车队在部分车上实行“两车三人制”杨宁积极带头响应上大班,为车队解决燃眉之急,支持车队领导搞好各项工作。

她还把车厢作为宣传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良好社会风气的阵地。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她将“爱国守法,文明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的基本道德规范张贴在车上醒目位置向乘客宣传并自觉遵守。她说:“在西安人眼里我是公交人,在外地人眼里我是西安人,在外国人眼里我是中国人,我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是我个人,而是整个公交人的形象。”杨宁以高尚的情操赢得了乘客和职工的好评和尊敬。

在工作中是楷模,在家庭中杨宁是一位贤妻良母,用一个女人的温柔之美去感化生活。她只要有空闲时间,就料理家务,为丈夫、孩子做可口的饭菜,在长辈眼里她是乖女儿、好儿媳,在丈夫眼里她是美丽的妻子,在女儿眼里她是可亲的母亲。因公交工作的特殊性,女儿从8岁开始就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了,最多一次,一天吃了五、六个鸡蛋。记得有一次,杨宁因线路缺车不能按时下班,未能到校门口接孩子放学,而当她驾驶的车行驶到学校门口时,却看见了熟悉幼小身影,正小心翼翼走在斑马线中,不停的挥动着小手给过往车辆示意着。这一幕,让杨宁的心一阵酸痛,眼泪在眼眶里打转。2006年她们三口之家被评为公交总公司“和谐家庭”。杨宁也经常为此感慨道,自己所有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家人的支持和帮助。

每一条公交线路都有终点,但为人民服务是没有终点。杨宁以这样的信念时刻要求着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无私奉献着。

本报记者 毛静

上篇:“有为才能有位”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8-08/07/27838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