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球铭记一个美好的盛典
从古至今,奥运会始终是追求和平的体育
盛会。追求和平,也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8月1日,用中英文书写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北京奥运会“和平友谊墙”在奥运村正式开启。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将自己的中文签名留在月亮门状的和平友谊墙的签名墙上,期待通过体育和奥林匹克理想,建立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
自从雅典奥运会发起“休战墙”签名活动后,奥运会主办城市都会在奥运会赛时建立“奥林匹克休战墙”,扩大奥林匹克休战的影响。北京奥运会结合中国传统的“和合”理想,将奥林匹克休战墙命名为“和平友谊墙”。
奥运会期间休战,是古希腊的传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奥林匹克休战”是国际奥委会根据古希腊神圣休战的做法设计的一项和平活动。1993年10月,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了这一古希腊传统,呼吁联合国各会员国在每届奥运会开幕和闭幕前后各一周以及奥运会期间实行“奥林匹克休战”。
《奥林匹克宪章》中的“基本原则”部分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在奥林匹克运动宗旨的基本含义中,追求和平的主题得到了充分表达。
首先,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是促进人类社会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社会在开始大规模、全方位交往的同时也出现了剧烈的国际间冲突,再加上人类掌握了毁灭其自身的武器手段,使得今天的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与人类社会正义事业所要达到的目标一致,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国际社会的需要,对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的人类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其次,奥林匹克运动试图以富有人文精神的体育运动作为实现自己宗旨的途径,在世界各国青年间建立起友谊的纽带。
回顾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对和平孜孜以求的奥运会本身也一直力求和谐,这主要表现在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公平竞争的舞台,更将成为世界和平的使者。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共同期待,我们共同祝愿:让美好的梦想把世界照亮!
(王霞光 马剑 季芳)
开幕式部分神秘细节:“绘画长卷”讲述中国故事
8月8日晚8时整,精心酝酿了近1300余个日日夜夜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在“鸟巢”掀开神秘的面纱。围绕着开幕式风格、主题歌、最后一棒火炬手、点火方式等国家级机密终将解开谜题。
三小时半涵盖三大部分
8月8日17时45分起,“鸟巢”将安排一场为时1小时15分钟的仪式前表演,安排28个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文艺节目:19时56分起开幕式倒计时;20时整正式开始,整个开幕式将持续约三个半小时,至23时30分左右结束。
而开幕式流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是文艺表演前的前仪式部分,包括欢迎仪式、展示奥运五环、中国国旗入场、升国旗奏国歌等,这部分约14分钟;第二部分是名为“美丽的奥林匹克”的大型文艺表演,分为《灿烂文明》、《辉煌时代》上下两章,时间约1小时;第三部分是约2个半小时的后仪式部分,包括运动员入场式、北京奥组委主席和国际奥委会主席致辞、中国国家主席宣布奥运会开幕、奥林匹克会旗入场、奏奥运会会歌、升会旗、运动员裁判员代表宣誓、放飞和平鸽、场会火炬传递及点火仪式等。
互动环节贯穿全场表演
在开幕式各时间节点中有一个小时左右的安排颇令人关注——19时左右,在仪式前表演结束后,整个“鸟巢”看台上的志愿者和主持人将在现场进行指导——互动环节正是本次开幕式形式上的一大亮点。
张和平表示,到现场的所有观众都会得到一个装有道具的小包,这些道具会配合一些演出进行全场互动,在19时这个时段将会教授所有观众如何使用这些道具。由于前三次有现场观众的带妆彩排中未发放道具包,因此互动环节的具体细节依然是一个谜。最后彩排中,看台志愿者们也通过组织人浪等形式很好地调动了全场的气氛。
写意风格讲述中国故事
据张和平透露,开幕式将“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以中国特有的“绘画长卷”为线索,以中国美学的写意精神展现东方文明的底蕴,用绚烂的色彩展示当代中国的勃勃生机,用富有创造性的当代艺术表现形式,赋予开幕式以现代性和国际性的风貌。
据悉,世界闻名的长城、京剧等元素都将以含蓄的表达方式出现在开幕式表演中。作为主线索串起整场演出的“绘画长卷”,更是令人过目难忘的全场亮点,届时将以先进的镭射光电设备在画卷上表现出各类场景。
多种预案对应气候变化
8月8日当晚的天气,也是近来各方关注的焦点。7月30日的第一次有观众彩排正好遭遇倾盆大雨,而最后一场彩排则在“桑拿天”中举行。对于多变的天气,开幕式团队也做好了多手准备。
“8日当天没有强降雨天气,小雨不会有任何影响,如果是中雨可能会减少一些项目,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可能会取消高空的表演项目等。从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还是比较乐观的。老天爷很帮忙。”张和平告诉记者。(沈雷)
北京奥运会见证世界文明交融
2008北京奥运会的圣火还没有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点燃,一场别开生面的古代奥运会却已率先从四年前的雅典移师北京,把奥林匹克精神的接力棒带到了中国。
它的赛场不是“鸟巢”,而是在“鸟巢”西南数公里的首都博物馆。这座现代化的博物馆里,166件希腊考古珍品复活了公元前776年开始举办的古代奥运会场面——不仅比赛标枪、铁饼、赛马、拳击、摔跤、赛跑、搏击和跳远,而且比赛戏剧、诗歌和音乐。
一层之隔的另外一个展厅,从距今8000年前中国最古老的乐器骨笛、金沙太阳鸟、秦始皇兵马俑、西汉的金缕玉衣、唐代的87神仙卷到T形帛画、宋代五大官窑的名瓷、明朝万历皇帝的金冠、何朝宗的观音像,从竹木、牙角、绘画书法到雕塑印章,代表着中华民族在农耕文明时代最出色的艺术成就。
希腊驻华大使米哈伊勒·坎巴尼斯在展览的开幕式上说,这个展览把雅典和北京奥运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也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碰撞提供了珍贵舞台。
奥运会首次交由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中国举办,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促使奥林匹克精神、理念和价值观获得最大范围的普及推广,更加具有普世性。
目前,在中国,已有4亿多青少年接受了历史上最广泛的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称,中国启动的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是“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的历史性突破”。
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被认为是典型的东西方文明融合的结晶,全球跨度最大、施工难度最高的钢结构是中国设计师与西方设计师合作设计成果的杰出代表。
中国社科院世界史研究所所长于沛说:“北京奥运会将昭示着第六次中外文明、中西文明对话交融的高潮来临,中国先哲孔子2000多年前提倡的‘和而不同’仍然是其指导原则,对话交融不是‘同化’,更非‘消灭’,而是寻找双方交汇点,以此推动各自的创新发展。中国反对‘西方文明中心论’,也不同意‘东方文明中心论’。
人们注意到,北京奥运会是在“中国和平发展”的大背景下举行的。“中国和平发展”的最深刻内涵就是同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世界不同文明相交汇的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而中华文明的复兴决不意味着世界范围内文明冲突的激化。由于故步自封、闭关锁国、自高自大、不求创新,而最终使中华文明于近代贫弱落伍的历史教训十分惨痛。
虽然,有关通过交汇融合,人类是否会最终形成同质化的统一世界文明的争议还会存在,但是,以相互仇视为前提的文明的冲突的危险性,显然正逐渐消失于历史的地平线;以对话和理智、相互依存与集体安全为要素的新的地缘文明正在形成,而北京奥运会将成为这个大趋势的见证者。(王建华 程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