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省总工会、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人事厅和省科技厅等单位组织的5次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获得团体第一名2项、团体第二名4项,有3人获得“陕西省技术状元”称号,10人获得“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2人获得“陕西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标兵”称号,公司还获得“陕西省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二等奖4项、三等奖16项。
渭化集团董事长钱嘉斌表示,员工业务技术素质的显著提高,主要得益于渭化充分利用内部的培训资源,建立了企业内部培训师制度。
据了解,渭化职工培训工作开展初期,面临几个突出问题:岗位种类比较多而每个岗位的人员相对较少,按专业组织成班培训难度很大;大部分职工属于化工生产运行倒班人员,无法组织集中培训;外聘专家中结合本企业实际满足培训要求十分困难;集中组织外委培训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公司编制偏紧难以保证正常生产人员需要等等。正是基于这种种原因,渭化集团决定建立一支以本企业技术、管理骨干为核心的内部培训师队伍。
可是,哪些人能够胜任培训师工作呢?渭化提出了刚性的标准:一,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事相关专业技术、管理工作2年以上:中级职称的要5年工作经验;二,所在单位推荐,经专业审核组审核后报集团公司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审批,人力资源部门备案;三,必须接受专业培训机构培训;四,具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五,持有公司统一颁发的内部培训师聘任证书。
几年来,这些培训师对所属专业、职工的年度培训计划进行讨论、修订,设计针对性培训项目,开发相应的培训课题,编写课程方案和讲义,准确评价总结培训效果,从方法、内容等方面提出改进。据统计,这几年,渭化每一位培训师每年授课都多达4次以上,平均超过40个课时。
开展培训师制度以来,渭化集团要求培训师的培训内容丰富化、重点化,因地制宜,按需施教,以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为目标,提高职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倡导并鼓励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求新求变,达到方法和手段多样化,将传统授课法、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现场考核、跟班学习、“师带徒、点带面”等方式与现代教育培训方式有机结合,尝试应用角色扮演法、职务轮换法、OJT教育、拓展训练等。
“通过一系列的内部培训,如今的渭化人才结构,正在从‘技术高峰型’向‘技术高原型’转变”,渭化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尤西蒂如是说。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