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自2003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若干意见》以来,石泉县全县累计输出劳动力12.1万人次,创经济收入6.2亿元。伴随劳务产业产生的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全县留守儿童总数达10882人。为给“留守儿童”全力营造良好的成长发展环境,石泉县围绕“留守儿童”关爱救助工作积极开展试点、 探索与创新,在形成部门工作合力、构筑组织保障网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搭建丰富活动载体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星期三下午,计生办的叔叔、阿姨在他们单位给我们教电脑操作知识,带我们参观县书画协会老师们的书画展,还看电影……”
“今天是‘亲情活动日’,镇上的谢叔叔领我到街上去洗了个澡,理了发,还给我买了新鞋子和新故事书。”
这是石泉县后柳镇中小学部分“留守儿童”写作的“爱心日记”。
为全力给“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发展环境,石泉县通过构筑组织保障网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落实保障措施,有效实现政府、校园、家庭、亲属、社会“五大桥梁”的对接,依托亲情、友情、温情演绎的真情为全县留守儿童搭建起了爱的“暖巢”,最终达到了让他们学业有教、安全有保、亲情有护、娱乐有导、生活有帮、困难有助的目的。
据调查,石泉县常年在外务工的青壮年人口基本稳定在3.6万人左右。全县在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2.4656万人,其中留守学生总数达11834人,占在校生48.4%;父母双方在外务工的留守生占4168人,父母一方在外务工的留守生占7666人;父母离异或因家庭残缺而导致留守生191人。他们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后,有的托管给亲朋好友,有的独守门户,有的年长的带着年幼的共同生活。
为了孩子健康茁壮成长,县委书记邹顺生、县长王彪及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到乡镇、学校专题调研,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关爱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石泉县留守儿童管理中心。在中心的精心指导下,全县上下有的放矢地开展了“五找五建”(即找“代理家长”、找“五好”朋友、找学习导师、找卫生护士、找安全督察,建活动中心、建“爱心”家庭、建“爱心”日记、建成长档案、建保教网络)活动,使他们的“十二大需要”(即学习需要有人帮助,生活需要有人照顾;快乐需要有人分享,烦恼需要有人倾述;进步需要有人鼓励,错误需要有人矫正;游乐需要有人相伴,安全需要有人提醒;健康需要有人关注,权益需要有人保护,亲情需要有人满足,思想需要有人引导的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
创新载体 见证和谐
推行代理家长制度,“大手拉小手”行动让留守儿童享受亲情之乐。石泉县首先在教育基础条件好、最能代表全县“留守儿童”状况的后柳镇试行了“家长代理制”做法,通过报名、征集、筛选出了78名家庭负担轻、文化素质高、责任心强、思想品德好且富有爱心的机关干部、教职员工、居民代表,为81名特别需要关爱、照顾的留守儿童当起了“代理家长”。大部分“代理家长”按照“每学期捐赠现金100元,作为‘留守儿童’困难帮扶基金;每周为‘留守儿童’辅导一次作业等”“八个一”工作职责的要求都能尽职尽责地关心、照顾着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成长,与孩子共同过节、把孩子带回家、给孩子辅导功课等,通过多种亲情活动的开展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目前,“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已在全县进行大力推广。
建立“家长学校”,推广科学家庭教育方法。针对留守儿童大多是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临时监护的状况,在乡镇、村建立了“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着力提升整个“第二家长”队伍的素质,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不断得到了优化。
建立志愿服务队伍,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县统战部、政法委、计生局等单位发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治安中心户长、计生中心户长、妇联主任、企业老板、社会爱心人士等组建了200余支志愿者队伍,要求他们做到“三知、三多、三沟通”: “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班级和教师情况;“三多”,即多与孩子谈心沟通,多组织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多到孩子家中走访;“三沟通”,即定期与孩子父母、托管(监护)人、老师沟通交流,以便对留守儿童的家教、安全、救助、医疗等情况做到“底子清、措施明、效果显”。
社会关爱 构建“暖巢”
2007年9月以来,石泉县相继出台了《关爱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工作方案》和《关于全面推行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性法规性文件,建立健全了关爱留守儿童长效工作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按照“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学校为主、家庭配合、社会参与”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对12个相关单位的关爱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针对留守儿童住宿条件差、饮食质量低、活动场所缺、文娱器材少、通讯联系难等现状,曾多次援助该县学校建设、资助贫困学生和贫困人群的世界宣明会经过多番实地考察,投资170多万元的援建石泉城关、饶峰镇“留守儿童中心”建设项目正加紧建设。该县已捆绑财政和教体部门教育危改资金、两政一教化解债务奖补资金、政府配套资金以及其他各类教育资金350万元用于了15所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中心建设,预计用三年时间,全县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可建成设有学生宿舍、学生餐厅、浴室、阅览室、活动室、亲情接待室、及专兼职生活指导老师和心理辅导老师的留守少年儿童生活、学习、娱乐、托管中心。
本报通讯员 王洪宝 周文彩 本报记者 郝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