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飞车的故事

2023年10月08日

“这台飞车诞生已有28年,至今仍在生产一线使用。它见证了电力工人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故事。”在国家电网公司咸阳供电局的荣誉室里,面对一台已锈迹斑斑,略显粗糙的飞车工具,该局局长李德华动情地说。

在奖状、锦旗满目的荣誉室,这台飞车格外抢眼,它是在此陈列的唯一实物,它的故事生动、隽永、令人振奋。

28年前的1979年,一条起点为刘家峡水电站,经天水、宝鸡,送至兴平庄头变电站的330输电线路投入运营。这是我国首条330高压输电线路。为了保证它的安全可靠,咸阳局送电工区面临巨大压力。在生技科带领下,王发广、丁良平、蒋振吉等一批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的老师傅,依据多年的丰富经验,欲研发一台用于维护线路的高空工具。一步一步的他们学会了绘图、制模具,经历数不清的失败和改进。第二年,一台四轮双线飞车研制成功,一举解决了330线路带电修补导线断股,更换间隔棒的技术难题。此后工人们在生产中不断地改进提高,使其逐步完善。

1992年,西北电管局在青海举办带电作业技术比武,飞车作为咸阳局的参赛工具,第一次在西北电力同行中亮相,取得了单项第一名的好成绩。不久,被正式命名为SSF—1型飞车。飞车以它的安全可靠性,适用性赢得同行的青睐,加速它的应用与推广。同时,它进一步激发了一线电力职工参与技术革新的热情,一批又一批出自一线职工之手的发明创造成果推出:如更换直线半瓷瓶工具——系列卡具等等,填补了国内带电作业工具的空白。

1999年,SSF—1型飞车荣获陕西省电力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首台飞车诞生至今已有28年,在不断创新完善中,飞车在生产一线自然在使用,仍然在发挥着它的作用。而使用操作它的工人却更换了一拨又一拨。它当年的研发者,除丁良平在岗外,大多已年过六旬光荣退休。

实践出真知。工人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这是飞车故事带给我的启示。 柳影 摄影报道

第一代飞车在荣誉室

至今依然在使用的第三代飞车

上篇:712总队的故事
下篇:职工换新工装喜迎奥运会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8/8/20080820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8-08/20/27881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