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以来,佛像市场发展迅速,设立佛像拍卖的公司在增多,佛像拍品的价格也是一路上涨。但是佛像的市场行情在2008年春季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这尤其值得投资者注意。
佛像近两年渐成热点
其实在2004年秋季,中国嘉德就曾经推出过“尊崇之美——佛像专拍”,虽然该场拍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由于当时关注佛像收藏的人较少,行情也没有真正的发展起来。直到2006年10月7日,香港苏富比举行了“佛华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收藏”专场拍卖,这场拍卖的14件明代永宣年间的宫廷造像拍出3.42亿港元的成交总额。正是由于这场拍卖的成功,内地的拍卖公司如北京匡时国际和北京翰海积极跟进这部分市场的发展,这两家公司在2006年不约而同地分别推出了佛像文物的专场拍卖,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拍卖成绩。也正是这些专场的初战告捷,使得这两家公司继续在2007—2008年开设佛像专场拍卖。另外其它一些公司也陆续开设此类专场拍卖,这就使原来市场行情较“冷”的佛像艺术品从瓷器杂项中脱离出来,成为继瓷器、珠宝、玉器之后第4个瓷杂大项,据统计,2007—2008年共计上拍佛像3809件,成交了2293件,总成交率60%,总成交额9.48亿元,这占2007—2008年瓷器杂项市场份额的9%。这个数据表明佛像艺术品在短短的两年时间之内在杂项市场的交易中比例增大,并且成为了瓷器杂项市场新的亮点。
高价佛像频出
与此同时,高价成交的佛像的数量也在增加。2006—2007年成交额超过1000万元的佛像有3件,成交额超过500万元的有7件。而2007—2008年成交额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佛像共有5件,成交额超过500万元的有16件。无论是成交价格超过500万元的佛像还是成交价格超过1000万元的佛像的数量都在增加,这反映出市场藏家对于佛像精品的需求在2007—2008年有增无减。
价格上升空间缩小
从高价拍品的类别来看,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铜鎏金佛像最受市场高端藏家的青睐。例如在2007年匡时国际秋季拍卖的明《铜鎏金苏陀尊者像》以1008万元成交,明永乐《铜鎏金无量寿佛像》以817.6万元成交,明永乐《铜鎏金观音菩萨像》以616万元成交,2008年春季匡时国际推出的“盛世慈光”古代佛教艺术品专场中,一件明《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以582.4万元成交,清《铜鎏金绿度母像》以504万元成交,另外本场中一件明正德《红缎地五彩宝生佛织锦缎唐卡》以246.4万元成交。北京保利2007年秋季拍卖的明永乐《铜鎏金释迦牟尼像》以1680万元成交,明永乐《铜鎏金四臂观音像》以896万元成交。北京翰海2007年秋季拍出的明宣德《无量寿佛》以1568万元的高价成交。但是应该注意到随着佛像市场行情的升温,很多新的买家进入这个市场。由于这些新买家很多都是抱着投资的目的甚至是投机的目的进入这个市场的,所以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这些新买家其实是盲目地进入了这个市场,大家都追捧明永乐、宣德时期的铜鎏金佛像,所以致使这类精品价格“水涨船高”。目前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佛像价格已经相当高了,价格再上升的空间近期已经变得很小了。 (马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