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可漂浮在海面的大型发电站。这种电站利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成本低、功率高,有望3年内投入使用。
海上发电站由日本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太田俊昭主持的研究小组负责开发。英国《泰晤士报》9月1日称它为“生态平台”。
发电站整体建筑长2000米、宽800米,主体部分由一张大网和两端固定物组成。网上搭载风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电池板共计大约20万块,每块面积6平方米,相互间隔1米。
两端固定物为六边形混凝土浮体。为使电站经得起风浪冲击,混凝土中添入一种新型轻质金属,耐腐蚀性超过钢铁10倍。
大网下方装有发光二极灯管,可促进海中浮游植物生长,以吸收二氧化碳和吸引鱼群。
另外,风车供能驱动水泵把深海海水汲至海面。深海海水富含矿物质,益于浮游植物生长。
一座海上发电站的发电能力大约为300兆瓦,相当于一座核反应堆的三分之一。
海上电站与核电站相比建设成本较低,前者为每千瓦7万至14万日元(约合700至1400美元),后者需大约20万日元(2000美元)。
研究小组自今年7月起着手测试发电站浮体的性能,不久后可望展开全面测试。
太田俊昭预计,海上发电站将在3年内投入使用。他介绍说:“这些新型发电设备也可在内陆水库使用,还可以电解方式制造氢气燃料。”
(王宏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