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河·
面对由三鹿奶业陷落三聚氰氨而引发其他22家企业集体陷落的“大地震”之有媒体发出了“中国的食品安全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的呐喊!这,无疑是震撼人心的。因为,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告诫我们:在“民以食为天”的同时,千万别忘记“病从口入。”我理解,这个“口”,除了自己知道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外,还得有食品质量安全部门来严格把关,当好口“门”的站岗放哨人。
但令人痛心的是,这几年来我们的主管部门对食品的安全,似乎已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致使消费者的口“门”,没有了站岗放哨人,屡屡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如今连婴幼儿也遭殃受害,小小人儿竟也患肾结石,造成“贤亏”。扣天问地,今天,我们还敢吃什么?又敢相信什么?
多少年了,食品安全一直是多事之秋。打从九十午代南方发生餐厅酒店大卖特卖毛蚶,引发甲肝大流行后,从含氟牙膏、牙防组假认证到毒大米、增白面,从粉条腐竹加塑料胶到大棚菜染绿染红催熟,从苹果上色到猕猴桃膨大剂,从冠生园剩余月饼陷来年再用到敌敌畏浸泡火腿,从回收地沟油二次利用到塑料胶熬制肉冻,从婴儿大头奶粉到中老年保健品毫无营养成份,从激素饲料喂鸡喂鸭喂鱼到瘦肉精喂猪,从甲醛泡牛肚鱿鱼凤爪到火锅底料加蜡反复使用,从何北“红心鸭蛋”到上海“多宝鱼”药物残留严重超标,直到为提高奶粉蛋白质含量而给鲜牛奶添加三聚氰氨。一而再,再而三地危及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以至严重影响到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整体形象。
三聚氰氨奶粉事件的危害,并不亚于汶川大地震。国家叫停食品“国家免检”,是“亡羊补牢”的明智之举。一位法国资深营养专案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看他们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真是一语中的,足见食品安全乃是系于口舌之间的民族命运之“天”。那么,是谁把我们的“天”捅了个大窟窿?还敢吃什么?答案只能由食品质量安全部门来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