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鹿事件引发的鲜奶滞销、奶农倒奶卖牛事件再次令人揪心。陕西作为奶牛数量和奶类产量居全国第六位、西部第三位的奶制品大省,因三鹿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是什么?我省奶制品行业的瓶颈又是什么?为了解开读者的众多疑问,近日,记者采访了与乳品行业相关的一些人和部门,希望能够解开大家的疑惑。
现状:奶业发展不乐观
省奶业协会工作人员透露,日前,我省已经出现奶农倒奶的现象。西安市乳品工业协会秘书长王伟民也证实三鹿事件后出现鲜奶滞销现象。
目前,我省奶牛养殖分布在关中的宝鸡、咸阳、西安和渭南的富平等地。饲养的奶牛大多为高产的荷斯坦奶牛,存栏达45万头,日产鲜奶3000多吨。我省奶牛养殖规模养殖和农户散养的比例是4:6。最大的养殖基地是西安草滩农场,奶牛数达4800余头。其次,各地上千头的奶牛饲养小区也有不少。除此之外,便是农户的散养。据统计,我省的奶源除了存栏奶牛外,还有180万只存栏奶山羊。奶类年产量141.73万吨,其中牛奶产量为113.34万吨、羊奶产量为27.3万吨。乳品企业的液态奶生产加工量达到65万吨。
饲养奶牛的成本很高,一头奶牛从出生到产奶需要18个月。产奶前,每天饲料、圈舍、人工费的投入在三四十元。产奶后,每天的投入在六十多元。奶牛的寿命是20—25年,但牧场的奶牛只能活四到五年,因为荷尔蒙和不断地人工受孕,奶牛产奶只能维持这么几年。一头成年奶牛价值一万多元,每天成本也很高。王伟民透露,9月12日三鹿奶粉东窗事发以来,全省鲜奶有30%—40%滞销。
奶牛养殖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突破。据悉,我省大多数奶农不会科学管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奶农的饲养管理理念、方式、方法比较传统落后,二是饲养时草料结构单一,未能做到营养平衡合理供给;三是疾病因素影响,特别是乳炎等疾病的防治工作做得不好;四是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机械化挤奶设备,手工奶站仍占很大比重。
答疑:中国奶协释解风波
22日,记者电话连线中国奶协顾问王怀宝,他对日前的倒奶卖牛事件很是揪心,对三鹿事件出现后有人认为这是奶农嫌奶价过低、造假牟利、咎由自取的片面看法表示反对。他说,三鹿事件出现的问题比较复杂。首先,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是一个原因。他说,河北作为全国第二大奶制品产地,一个城市竟有一条街都是销售三聚氰胺等添加剂的。当地主管部门多次上报,甚至花6000元买了针孔摄像机拍摄证据,也无济于事。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