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煤炭经济”繁荣背后的生态伤痕

2023年10月08日

今年7月,神木县首次入选全国百强县,居第九十二位。近年来,神木县经济一派繁荣,发展势头强劲,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6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7.6%。

如此快速的发展让当地农村经济增长较快,农民的日子一天天富裕起来。但是,9月初笔者在神木县农村采访时,却发现不少村民对生活前景忧心忡忡,因为煤矿开采使他们的生存环境遭受破坏:地面下沉了,河水黑了,喝水难了,庄稼种不活了……他们担心今后的生活得不到保障。

地陷房裂——村民安全受威胁

中鸡镇李家畔村位于毛乌素沙地,本来有70多户、300多人,神华集团神东公司活鸡兔煤矿的开采带来大面积塌陷后,大部分村民迁走了,只剩下6户、20余人成为这个小村的最后守望者。

与李家畔村相似,店塔镇燕湾村处在神东公司榆家梁煤矿的范围。2005年,村北面的山塌陷,之后塌陷不断发生,各家的房屋墙壁都裂了缝。9月1日,村民武八则领笔者来到村原址。我们拨开比人还高的臭蒿,看见各种形状的裂缝,连窑洞都塌垮了。村民说,县、镇政府没有规划安全的新村地点,到镇上买房又太贵,无奈之下,2006年下半年,他们在离原址不到500米的采空区上方盖新房,就是现在的新村。

好景不长,新房很快也出现一道道裂缝,村民惶恐不安。在新村采访时,秦文清、武须信、武旭忠等几位村民争先恐后地拉笔者去自己家里看墙上的裂缝。村民王改女家的堂屋、卧室、厨房、卫生间,几乎每间房都有大大小小的裂缝,她说住着害怕,可又找不到避难的住所。

情况还在恶化。今年春天,榆家梁煤矿紧挨着燕湾新村建起了一个名叫回风平硐的出煤矿口,新村及旁边的公路正好在煤矿主巷道的正下方。村民武振情说,今年5月,神东公司来村里登记,答应给有裂缝的房屋每间补偿200元,现在已经9月了,补偿费还没影儿。

资料显示,全县因煤炭开采形成的塌陷区面积达56平方公里,1900多户、6700多农村人口成为“生态灾民”。

水黑尘扬——矿区环境被污染

神木县属陕北黄土丘陵区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风沙草滩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

在大柳塔、中鸡、店塔、孙家岔等乡镇,大大小小的煤矿、洗煤厂、兰炭厂随处可见,村民反映,平时他们都在日夜加足马力生产,到处是黑烟滚滚、浊水横流的景象。

考考乌素河边的孙家岔镇刘石畔村一带,正在修店塔至孙家岔的公路,漫天灰尘,汽车在便道上行驶仿佛腾云驾雾。笔者敲开村民宋荣师的家门,问他们家为什么白天还关着门窗,他夫人反问道:“你没看见这么大的灰吗?谁敢开啊?黑色的煤尘真叫人受不了。”

村民指着河床一些不流动的水潭里墨黑色、绿色、金色的死水,说考考乌素河的水以前清得很,如今就这样了。他们一脸抱怨地说:“大部分煤矿的污水不经处理就排到河里,运煤车沿河道一字儿排开,像一条长龙,扬起老高的黑尘!”

神木镇永兴办事处元圪挞村村民郭明昌领笔者登上村后高高的山上,脚碰到草时,草茎上的灰掀起不小,远处的焦化厂、煤矿冒着黑烟。老郭说,夏天山上的黑灰厚达1厘米,他指着山上一丛丛枯草说,这就是给煤尘盖住后“烧”死的。

然而,神木县环境保护局局长刘玉林在接受采访时说:“考考乌素河的水不行,主要是运煤车掉煤造成的,没有工业污染。我们今年搞蓝天工程,农村大气环境非常好。”

煤矿采空——地下水渗透严重

刘石畔村曾经有一汪非常有名的泉水,足以保证邻近几个村寨的人畜饮用和土地灌溉,当地人尊称其为“龙泉”,并在泉边建了一座龙泉寺。2005年夏天,河西煤矿在井下作业时,一炮打断了这条多少年来流淌不息的水脉。如今,“龙泉”变成了一个干涸的土坑。

(下转二版)

上篇:深刻领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大意义
下篇:日本全劳济高级访问团来陕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8-09/25/28298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