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痛定思痛

——乳企专家谈我省乳业发展瓶颈

2023年10月08日

稳定奶源,规范市场。加强监管,确保质量。共渡难关,重拾信心。近日,在陕西省重点乳品企业座谈会上,银桥、东方等乳品企业的代表就我省乳品企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如何渡过难关等问题发言献策。

“蒙牛”搅局奶源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近年来,我省乳品企业快速发展,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但是奶牛养殖大部分还停留在庭院化养殖的阶段。如今,我省鲜奶产量只能满足各企业产能的一半。奶源不足致使企业彼此哄抢奶源。省乳品协会秘书长郑子国说,目前,我省乳品企业产能过剩,各乳品企业出现无序奶源竞争:奶源紧张时抢奶,奶源富裕时就限制收奶。

2003年,蒙牛进入陕西市场,从此奶源竞争的局面更加激烈。在当日的座谈会上,三位乳企代表不约而同认为,蒙牛打破了我省奶源的市场秩序。2003年以前,省内各乳品企业有协商划定的收奶区域,企业奶源比较稳定。自从蒙牛进入陕西市场后,由于其没有自己的奶源,蒙牛采取高价收奶的策略走进各企业默认的奶源区域。蒙牛的搅局,使奶农暂时受益,却使我省各乳品企业相对稳定的奶源区域被打破。

“奶霸”欺行霸市坑奶农骗企业

在我省奶业市场,奶霸欺行霸市、掺假造假的现象同样存在。近年来,为了鼓励农民发展奶牛养殖业。“城内一杯奶,富裕一个村。”曾几何时,这是一些大企业的宣言。但因为无序争斗和监管不力,最终奶农并没有获益,却“成就”了一批奶霸。

“奶霸对乳品企业是欺行霸市、掺杂使假、哄抬奶价,对奶农是短斤少两、压级压价、克扣奶款。”西安市乳业协会的秘书长王伟民说,在他的眼里,行业的脓包之一就是“奶霸”(或称为“奶贩子”)的存在。

据了解,在我省奶产品收购过程中,饲养奶牛的散户中,一部分出售牛奶的方式是直接卖给奶贩子,这些奶贩子再将鲜奶卖给乳品企业。奶贩子为了牟利,在收购鲜奶时,恶意压低价格,在出售时又掺假造假欺骗乳品企业。正是由于奶霸的存在,导致奶源质量下降,奶农经济利益受到损害,乳品企业受到欺骗,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

“企业”规模小重复建设严重

蒙牛、伊利、光明和三鹿号称中国奶业四大家族。与他们的雄厚实力和生产规模相比,我省乳品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西安市乳品协会王伟民说,我省乳品企业除银桥外,其他都属于中小企业。宝鸡蒙牛和伊利泰普克是外来企业,规模较大。一个宝鸡蒙牛每天收奶就达300多吨,而整个银桥每天收奶的规模才270吨。与蒙牛集团相比,银桥的产值很低。银桥每年的产值为14亿元,蒙牛却达200多亿元。

“奶制品同质化开发落后,新产品相对较少。”郑子国在总结发言中说。目前,我省乳品企业良莠不齐,而且大多数企业存在产权结构复杂等问题。目前,我省在册的乳品企业有87家,在这些注册企业之外,还有不少没有注册的小乳品厂在地下生产。

“提醒”早吸取教训本可避免损失

“2007年4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揭露了我省杨凌一家乳品企业造假、掺假的实例,但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足够重视。”东方乳品厂副总经理在发言中说,企业当时如果足够重视,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这次三聚氰胺事件在我省企业也许能够避免。

郑子国说,三聚氰胺事件再次敲响警钟,政府部门在追求GDP的同时,应该强化市场监管。各级政府在重视产值的同时,应该使其管理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确保市场竞争秩序,促进乳品企业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薛生贵 实习生 袁楠

上篇:宝鸡至汉中输气管道工程开工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8/10/20081007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8-10/07/27919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