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军是渭化集团机械修造部计划调度科科长,1985年部队转业,先后担任检修班长、段长。十多年来王惠军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都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优良作风,他为人一身正气,作风雷厉风行,工作敬业勤奋。
随着渭化集团企业发展的逐渐壮大,二期项目的建成运行,生产设备大量增加,检修任务愈加繁重,而检修力量亦显得更为紧张,检修调度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作为计划调度科科长,多年以来,他勤奋踏实,兢兢业业,为渭化生产装置的长周期、高负荷、稳定运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作为一名老党员、王惠军从不以老同志自居,他谦虚好学,刻苦钻研业务,深入熟悉生产装置,仔细研读工艺流程,对几乎每台设备的检修周期、使用周期、检修工时和劳动力配备他都了如指掌。由于化工生产连续性强,遇到设备隐患后,经常会在半夜深更接到现场检修任务,每每出现紧急任务他总是一方面通知相关人员赶赴现场,另一方面,亲自到现场部署指挥展开检修,组织及时消除隐患,恢复生产。这样的事情,已不知发生了多少回。在渭化工作的十余年中,他不知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为了检修任务的及时完成,为了生产装置的稳定运行,他完成了通常需要几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量。
年度大修工作是渭化集团每年的重点工作,检修质量、进度和安全环环相扣,来不得半点闪失。从事过化工生产的人都知道,生产的好坏与装置大修质量息息相关。王惠军参加了自建厂以来的历次装置大检修工作,负责检修人员的调配、起重设备的安排、相关工种的配合、检修质量的监督和后勤保障等指导服务工作及外聘检修队伍的协调等多项任务。面对重重困难和压力,他从不畏缩,联系技术人员、配合各施工单位设计检修方案、落实施工细节,解决了检修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在一次双甲车间空分冷箱介质泄漏的抢修施工中,由于液氧泄露,属于重大安全隐患,工作的难点在于掏、装上百立方的珠光砂,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工作周期大大延长,他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合理的人员安排和施工方案,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仅用十天时间完成了该项工作,比国内同行省去近一半的工作时间。
王惠军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两次被评为渭化集团劳动模范。只要和他相处过的人都被他旺盛的工作精力、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客观公道的处事原则影响和感染着。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