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们提出的一些意见、建议,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集中人民群众智慧。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胡锦涛
近日,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的一次调查问卷显示,在629名地方党政县处级以上领导中,25.28%的干部经常上网,41.67%的干部偶尔上网。近70%的干部有“触网”的经历。
掌握公共权力的领导干部纷纷上网,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他们在网上的一言一行,为网友瞩目,也为世界瞩目。他们的“网力”——掌握和运用互联网推动工作的能力,也进入人们探讨的视线。
上网成常态
公布邮箱、开设博客、实名发帖、网上问计……从东部到西部,从省部级干部到县处级干部,领导干部网力不断提升,上网逐步成常态。
“敬爱的陆书记,借读费什么时候才能退呀,不会只说说就算了吧?”
简洁,直白。这是网友近日在人民网上给甘肃省委书记陆浩的留言。
陆浩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省委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实名上网,邀请网友“灌水”、“拍砖”;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以实名发帖给网友拜年;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网上问计,840多万网民在线参加“约会”……
市、县各级干部也掀起了“网上风云”。从5月14日实名上网至今,湖南株洲市纪委书记杨平收到网络信访投诉举报145件次,公布投诉件调查结果15件,被媒体誉为“网络反腐第一人”。时任海南省澄迈县县长的杨思涛(现任该县县委书记)2006年10月开通“网上信访”,两年来直接答复网民问题400多次,处理网上信访件460多件。
上网动力
了解民情、联系群众、发扬民主、推动工作……领导干部上网,远远超出了读报、看新闻的概念。
为什么官员开始热衷上网?
“一来将纪检信访举报工作触角延伸至网络中,以拓展信访渠道,提高数量和质量。二来我还可以在网络上听到现实生活中听不到的一些比较真实的群众声音,了解民情民意,改进工作不足,推动反腐倡廉建设。”一位上网官员道出自己上网初衷。
国家信息化建设长足进步,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民的疾速增长,是官员上网浪潮的背景。最新一期调查表明,中国网民达到2.53亿。专门研究网络的清华大学博士赵曙光说,绝大多数网民的素质不像人们通常描述的那样,是“盲目的”、“情绪化的”、“幼稚的”,而是热情、理智、有智慧的。
网友是智库。汪洋和广东省长黄华华在致网民公开信中说,“在应对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过程中,许多网民的意见和建议成为了支持我们决策的重要基础。”目前,湖南正在发动1000多万网民“大家谈”,开展新一轮思想解放大讨论。
网络是平台。在网上匿名发言,人们更容易表达真实的想法。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社会架构下的沟通壁垒,成为官民直接对话、平等沟通的平台。2008年出版的中国社会蓝皮书调查认为,中国互联网的舆论平台十分发达,网民更愿意“发言”。中国目前拥有约130万个论坛,居全球第一。
“网力”如何提升
网络意识、增加透明度、大度容网……官员不断提高网力,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如今,领导干部上网不再成为新鲜事,领导干部“网力”开始被认为是领导干部的“必备能力”。人民日报副总编辑马利认为,在信息时代,要把运用网络等新媒体的能力当作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参照。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就说,不上网、不重视网络建设、不会利用网络的领导,不能算是一个现代化的领导。
如何提升官员“网力”?
有网友评论:“如果只是按照秘书设计好的‘设置’上网,只会打开IE浏览器,不能算‘会’上网。官员应该掌握网民留言的查看方式、论坛帖子的浏览方式、搜索引擎的简单使用等等‘技巧’。”
官员上网要尊重网友表达权,还要学会表达。在互联网上,说官话、套话、大话、假话,难以与网友沟通。说真话,讲实情,才能真正沟通。
有网友建议,在官员上网、实名登录论坛、开设博客方面,制度化建设应提上日程。
提高“网力”,领导干部要走的路还很长。汪洋和黄华华在致网友信中说:“我们正在学习如何更好地使用互联网,也在学习如何与大家一起建设管理互联网……”
有了这样谦虚好学的态度,领导干部网力的提高,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