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何时渭河千帆竞

2023年10月08日

·雷钟哲·

西安临潼区渭河古河道日前发现一艘沉船。据文物部门工作人员调查后认为,这艘古沉船应为明代或更晚期的木质运煤船。由于船底等部位还掩埋在沙里,目前还无法准确推断古船的形状。根据现场找到的瓷器碎片推测,这艘古船的年代大致在元代之后,也可能为明代。我这个地道的老陕吃了一惊。按说渭河自老实说,新华网刊载的这条新闻,让古以来,一直是西部地区的重要航道,这从渭河河道曾经发现的多处古桥遗址及码头桥墩不难看出,但在这里发现古船,毕竟还是首次。此其一。其二,在我的印象之中,几十年来,从来没有见过渭河舟楫穿行的情景,项多是横过摆渡。而且近些年来,有关渭河的消息,要么是泥沙淤塞、要么是洪水泛滥、要么是干道断流,要么是河水污染,虽在年年治理,年年不见变样。遥想元代或者明代,能有20米长(考古人员初步推断)的木船行进河中,水之丰沛可想而知,漕运兴盛亦不难想见。有资料记载:渭河干流90年代年平均实测径流量,不足90年代以前平均值的1/3。而90年代以来入黄水量(华县实测)平均仅44.78亿m3,较90年代以前平均值86.56亿m3,减少了几乎一半。造成渭河干流水量减少,既有自然方面的原因,比如雨量偏少,湖库蒸发,也有人为的因素,比如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成为地表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还有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导致地表植被严重破坏、林线后退和大量弃渣,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大大较快。想必大家对黄河耳熟能详,而对渭河,就未必那么明了。但作为中国母亲河的最大支流,迢迢800余公里。《山海经·海内东经》中说,“渭水出鸟鼠同穴山,东注(黄)河,入华阴北。”这样一条自汉至唐,皆为关中漕运要道的河流如果枯竭,黄河还有什么气势?好就好在,渭河治理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有关专家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如今,渭河(西安段)又划入大西安的范畴,将成为西安的城中河。可以想象,当渭河综合治理一步步扎实迈进的时候,渭水湛湛、千帆竟发的美丽场景,就会出现关中大地。

上篇:统计局长的要求是低还是高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8/10/20081013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8-10/13/27944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