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凝聚成力量 和谐铸辉煌

——长庆油田公司第六采油厂工会工作札记

2023年10月08日

工会送文体用品到基层井站

一个团队只有凝聚才能集结力量;一家企业只要和谐就能创造辉煌。而如何凝聚人心,怎样营造和谐,就成为了当前每个企业认真思考和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样的追求和探索过程中,企业工会作为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愈发显得重要。

长庆油田公司第六采油厂工会积极探索,创新思路,在开展工会工作的实践中,坚持以服务发展、构建和谐为主线,遵循重心下移、倾斜基层、服务生产、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厂生产建设中心任务,发挥组织优势,深入挖掘员工潜能,培养高素质员工队伍,强化基层自主管理能力,营造快乐工作环境,努力将工会工作渗透到企业的“中心”和员工的“内心”,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新时期工会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可以借鉴的创新之路。

因此上说,第六采油厂工会这几年的工作是颇有建树和卓有成效的,他们的努力换来的是企业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和处处荡漾着的温馨气氛……

凝聚篇

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支团队,只要把它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凝聚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合力,那么这支团队就有了活力,这家企业就有了希望。

这些年来,第六采油厂工会工作始终坚持“有形、有势、有果”的目标,结合国有企业工会特点,不断提出新思路、新做法,为探索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新思路、新形式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经过8年的发展,第六采油厂已从最初的只有十几人的项目组,发展成为职工人数千余人的采油厂,原油年产量即将突破100万吨。取得了合作、发展、稳定、和谐的累累硕果;形成了“小步快走”、“勘探开发一体化”、“增储与上产并重”等一系列油田开发管理经验和技术。

第六采油厂之所以能够在企业内部迅速地形成合力并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这还源于他们注重把打造核心竞争力、增强内动力、提升执行力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基层建设的方方面面。

实施创新创造工程,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新业绩是他们将工会工作贴近生产建设的切入点。通过大力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安全巡视和基层井站建设等活动,让员工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为企业创造新业绩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在鼓励职工提合理化建议方面,他们首先是规范合理化建议的征集评审奖励制度,明确了日常征集与集中征集的职责划分,对建议的评审、采纳与落实、监督与反馈等程序都做出规定,避免了合理化建议工作开展的随意性,为保证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得到及时的采纳与落实打下基础。其次是加大合理化建议的奖励力度,调动起了员工为企业献计献策的热情,厂工会制定出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依据员工所提建议的贡献价值给予额度10000至5000元的奖励,每年都有一批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得到奖励。

他们还先后组织举办了井站岗位员工技能比赛、作业区技术运动会和厂首届员工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通过竞赛为企业选拔操作技能过硬的岗位操作骨干,并产生了强大的催化效应。技能选拔活动的持续开展,为员工搭建了能力展示舞台,激发了员工的学习热情。厂工会和基层工会还积极组织开展以“赛全面完成任务,赛安全环保达标,赛自主创新能力,赛技术水平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四赛”劳动竞赛活动和井站建设评比等活动,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了比学赶帮超的浓浓氛围。

第六采油厂的生产一线都在陕北高原,外部自然环境恶劣,如何改善和提高一线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就成为了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他们多方筹集经费,为基层井站安装不锈钢厨房、修建篮球场、购置体育器材、图书、电视等,并为岗位职工配发技术书籍和教育光盘。

他们在“硬件”上力争有所突破,而且还在“软件”建设上下功夫,通过开展“我的小家我设计”、“妙想法金点子”、“征集励志格言”、“员工扮亮宿舍”和“我爱我家征文”等一系列活动,搭建了员工参与建设、自主建设的活动平台。

坚持把培养知识型员工和技能型员工作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工作重点,把培训作为员工的最大福利。由教育引导变注重服务,工会经费在鼓励学习、奖励优秀上给予支持。积极倡导知识带来机遇、能力改变命运,员工要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成长理念,在企业中营造了“在工作中学习,全员学习”的高涨热情,为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团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企业的凝聚力也由此得以大大提升。为此,第六采油厂工会还荣获了油田公司“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

和谐篇

在第六采油厂的发展壮大历程中,其工会工作的作用不可小视。他们首先是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加强三级民主管理体系建设,各基层工会成立了民主管理小组,补充成立了井区民主管理小组,制定了基层民主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民主管理小组的职责、工作范畴和工作程序,并就如何开展工作进行了工作交流和业务培训。基层民主管理运作规范,提高了员工参与积极性,使得民主管理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民主管理向更多领域拓展取得突破。

其次是在企业中致力于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有效机制,以深化厂务公开工作为抓手,推动企业民主管理建设,切实保障了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了员工的企业主人翁意识,有效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落实。

实施关爱员工工程,大力构建和谐企业环境,是第六采油厂这些年始终坚持的一大工作目标。厂工会通过建立“三个拓宽、三个转变”关爱员工机制,大力开展送温暖活动,即拓宽送温暖工作时间,变年终关怀为全年关怀;拓宽送温暖工作内容,变重物质资金为重精神情感;拓宽送温暖服务对象,变少数人受益为多数人受益。

不仅在工作机制上有所转变,而且还在“细节”上下功夫,并针对职工队伍思想中的热点问题和影响员工情绪的焦点问题及时进行重点研究,及时加以解决。特别是他们结合生产作业点多面广,地处偏远,生活、生产环境艰苦的实际情况,针对边缘井站员工理发难、看病难的现状,开展“送关爱、送健康”活动;针对女工生理特点,女工委员会坚持每年为女工举行一次“女性礼仪与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定期到一线检查女工“四期”保护的落实情况;针对员工比较分散的特点,厂工会将员工生日进行登记造册,每逢员工生日,就通过发送生日祝贺短信,为员工送上生日祝福,每年发送的短信达到2000余条;同时厂工会还为青年夫妇赠送新婚礼品,送去祝福,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细致入微的爱心。

他们按照公司工会“五项救助、三个确保”的要求加大特情帮扶力度,坚持对困难员工实行动态管理,积极开展“四必访”活动,做到了困难员工有救助,特情员工有人管。坚持每年进行两次情况摸排,建立困难员工档案,对符合规定的坚持定期进行救助慰问。当员工生病住院、生小孩、家庭发生困难和天灾人祸时,由基层工会组织探望,对确有困难的员工给予精神和经济上的帮助。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厂工会和基层工会对四川籍员工的家庭受灾情况进行了及时摸查。在了解到安五作业区员工邱刚的外公在5月26日的余震中不幸遇难的消息,厂工会立即发出唁电表示慰问,邱刚在接到唁电后来信表示了对六厂领导及同事的感谢。员工张晓红因慢性病长期看病治疗家庭经济困难,又因急性肾炎需住院治疗,厂工会了解到情况后积极发动员工捐款2万余元,解决了员工燃眉之急。并对全厂因慢性病致困的员工给予定期困难救助。

努力为员工办实事。这几年,他们为双职工夫妇专门设立夫妻房,为近十几名员工的配偶解决了工作安置和两地分居问题。在完善员工生活配套设施方面,他们先后给井站员工小家配发图书2000余册,建立了两级图书网络,投资近30万元,对所有井站厨房进行改造,配备了不锈钢整体厨房,给井站与西安临时办公点安装了价值几十万元的娱乐设施和健身器材,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再就是坚持“冬送温暖、夏送清凉”。两节期间,厂领导坚持到井站慰问员工,送去春联及慰问品,并同员工一起包铰子、吃年夜饭、看春节晚会,与员工同喜同乐。夏天生产大忙季节,精选茶叶、蜂蜜、水果等防暑降温品发放到员工手中,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关爱。

坚持每年开展一次送文艺上山活动,在原油生产的黄金季节,组织厂“文艺小分队”深入生产一线,给员工送去丰盛的精神大餐。为一名员工演出一台完整的节目成为企业的特色,构成“一人看大戏,人人暖心窝”的感人场面,将厂党政对一线员工浓浓的关爱和热情慰问送到员工心窝,极大地鼓舞了员工士气。

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第六采油厂工会积极主动地拓宽思路,以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特色性、普及性、群众性文体活动活跃气氛,在和谐企业建设过程中成效显著。他们建立的兴趣小组和业余协会,让每位员工都能有机会参与自己喜爱的活动。厂部还积极组建了员工体育协会、员工书画兴趣小组、员工写作兴趣小组,员工摄影协会和“风火”乐队,共有100余名业余爱好者参与进来,为特长员工搭建展示个人才能的平台,通过用健康高雅的活动引领员工思想,陶冶员工情操,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同时,将兴趣文化与日常文化相结合,开展乒乓球大赛、小型舞会、趣味活动等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展示了员工的精神风貌。

只有企业持续有效的发展,职工各项权益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企业工会工作上牵企业发展大局,下系员工个人利益,其桥梁纽带作用十分明显。如何将工会工作渗透到企业的“中心”和员工的“内心”,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同频共振,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便是新时期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长庆油田公司第六采油厂工会工作这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之路就给了我们以很好的启示和引导…… 文/石春艳

文艺小分队到一线慰问演出

上篇:哈尔滨六民警参与斗殴致一男子死亡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8/10/20081014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8-10/14/27948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