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士荣·
我是一名医生,毕业于锦州医学院。1963年,我们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我和爱人离开家乡沈阳,离开刚刚工作的阜新煤矿职工医院,义无反顾地来到铜川。来之前,我们对铜川一无所知,展开地图终于在陕西境内找到了铜川,看到铁路线已到了尽头。我想这个地方一定很远很远,很偏僻,出于青年人的一腔热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我们满怀激情踏上大西北的征途。
我们被分配到渭北煤矿职工第一医院(现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工作。我在内科,爱人被分配到外科。当时医院只有一幢三层楼的门诊楼,两幢三层楼的住院楼。当时病人很多,各个矿区经常转来许多危重病人及疑难病人,有时病床不够,还要在走廊加床,一天要写四五份病历,我们废寝忘食,有时值夜班抢救病人,一夜未眠,第二天仍坚持不休息,多次去病房探望病人,了解病情,直到病情稳定。
那时,门诊病人比较多,我刚来时,听不懂陕西话。有一次来了一位五十多岁的男性病人,我问他:“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他回答:“我sa疼”。我说:我问你啥疼,你倒问我啥疼?后来我问同志们“sa”是什么意思?他们说:sa疼就是头疼啊。我才恍然大悟。从那以后,我经常学习说陕西话,时间长了,听懂了陕西话,也爱上了朴实的铜川人。
我的爱人是一名外科医生。当时外科有50张床位,阑尾、疝气、胃部分切除等手术较多,有时值班一夜要连续做三、四台手术,第二天仍继续上班,如遇有重危病人、工伤等抢救,两三天都不进家门,有时我开玩笑的说:“你再有两天不回家,孩子都不认识你这个爸爸了!”过去,医疗设备比较陈旧,外科医生遇到骨折或肠套结病人,要直接在X光机下进行整复,保护措施只有一件铅衣,可他们一心为病人,没有考虑自己要接受多少射线。矿井发生事故,他们一马当先,立即奔赴第一线抢救病人,为了广大矿工的身体健康,无私地奉献着。
如今,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已是一所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乙等医院。我也在铜川生活了四十五个春秋,把我的青春、把我的爱献给了铜川。我热爱铜川,热爱这片培养我的土地。我赞美铜川,赞美这方勤劳善良的人民。我为铜川日新月异的腾飞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铜川,我的第二故乡!我爱你!
(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