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的刘卫红,自今年4月自办“牵手家政保洁部”,当了老板以来,真有点茶饭不思呀!一句话:自己创业难,给自己当老板更难!
在西安市北郊公交六公司附近的一条巷子里,一行“牵手家政保洁部”的灯箱广告牌告诉我:这是下岗职工刘卫红自己创办的。刘卫红个头不高,带着一副眼镜,比较瘦弱。上穿一件短袖,下穿一条皱皱巴巴的裤子,赤脚穿凉鞋,一脸疲惫。他说:中午才给一家搞完清洁工作。我问:对方给了多少工钱?回答:120平米的房间,给了180元。我给随同的两位各40元,然后吃了顿午饭,我自己还落60多元,再刨去使用的清洁剂等材料,所剩无几。一天能接两个活还好点,否则真有点寅吃卯粮呀。随后,他长叹一口气,向我倾诉起创业的艰辛,当“老板”的难处……
2001年,刘卫红从海虹轴承厂下岗,凭着出色的钳工、电加工的手艺,很快就在一家私企谋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他说:我干活不偷懒,月收入在2000多元以上。咱是工人,每天按时上下班,其他的事情也不操心。可时间长了,又觉得没劲,自己总想干点什么。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省总工会的创业培训班,还对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家政这行的市场潜力大,有发展前景,投资不多,也不需要什么技术,只要自己能吃苦就行。
今年4月,刘卫红和一个朋友开办了“牵手家政保洁部”,租了房子,每月400多元。投入7000多元购置了办公家具、保洁用品等,召集几个人就干了起来。可真有点“不干不知道,一干吓一跳”的感觉。刘卫红说:现在,西安的保洁公司就有上百家,散兵游勇就更多了。有不少是来自周边农村的,几个人组织在一起,工钱要得少,对保洁市场冲击很大,有时,几天揽不到一件活,急得人没有办法。创业初期,对前景充满乐观,自信很足,现在是一片渺茫。刘卫红说到这,摇着头,长叹一口气……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刘卫红说:首先对市场调查不够。干这行的人比较多,上手快。再就是宣传不到位。
刘卫红以前在建筑物上立有广告牌,被城管取缔了,说是要创建文明城市。这对刘卫红打击最大。他又没有资金做媒体的广告。因此没有人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也就没有人来找他。他只好经常翻看报纸,查看哪有新建的楼开盘了,他就立即骑上自行车赶去,但收效不大。再加上他的社交圈子有限,俗话说:有熟人好办事。他认识的群体中,没有需要搞家政服务的。不干吧,有点心不甘。干吧,揽不上活。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真有点骑虎难下呀!
我开导他,经营的范围还可以扩大,比如,一般需要家政的家庭,不少人有汽车,你还可以开展清洁车、清洁皮具的保养;建立用户信息反馈制度,开展一些回访活动;与一些小区建立协作关系,或开展一些服务性的活动等,可以稳定一批客户。他很同意我的观点,还设想了把保姆工作开展起来,以多元化的发展思路,拓展家政服务工作…
我们的话题都围绕着家政服务,谈了不少。他苦笑着说:不当家,不知油盐柴米贵呀。
告别了刘卫红,我想起一首歌词——心也宽,路就在,只不过是重头再来!
本报记者 柳江河